第 49 期(1965 年 8 月 1 日)
◎ 文林 ◎ 謝扶雅
我雖然不主張在中國的基督教各教會要統一,但認為對外的事,必須聯合起來,通力合作。單就基督教文字事業而論,雖然有些出版物,如主日學校教材,是專為本教會會友的兒童而設,但聖教文字的主要任務,端在宣揚眞道去說服外教人。中國素為一個重文字的國家,而又具源遠流長的固有文化,所以在中國的基督教作家,實可謂最有力的護教使者。吾教文工旣如是其任重道遠,則應如何羣策羣力,互相切磋:以保證所負使命的完成,而歸榮上帝。
據我所知,在香港的吾教出版機關無不各自為政。天主(公)教的跟復原教的固然一向各不相謀,而在復原旂幟下,除中立性的基督教輔僑出版社之外,有没信會出版部,有信義宗的道聲出版社,有聖公會的一些書報,有內地會的⋯⋯至少「燈塔」期刊等等。這許多文字機關裏的同工,都是拿漢文作媒介,而傳播福音眞理,雖分別受雇於淵源背景不同的機關團體,但工作本質嘅同所用對外的武器也是一樣,為什麼不能密切聯繫,以收相得益彰的成效呢?要是能做到集中辦公,不但在高榷文字的運用和出版的技術上,有大大的幫助,兼且可省却分別租賃樓宇的一大筆消耗。但為小試其端起見,讓我建議先來一個「香港基督教文工聯合會議」的非組織及非立法性的結合,定每星期的某一下午集會一次·(地點似可借頗適中的九龍華人青年會)把一星期內各自機關裏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彼此交換意見,乃至對將要付印的書報最後校樣,大家畧畧過目一下,結果定會獲得不可數量的益處。
讓我舉一個例:台灣某出版社新近出了一部題名作「宣揚性教會應有的機構」姑不說其書名之嫌畧長,而為一個外教人猛一觸及眼簾,竟誤以為教會宣揚「性感」的書物。假如台灣有了如我以上所提的「聯合會議」,事前彼此過目而才付印,當决不致此笑柄而這不是一個孤例,我所見到的吾教出版物上可貽外人誤會及批評之處,實在不可勝計。折一矢易,折十矢難。一人之知有限,集合過一過眼,聽一聽別個的意見,所費的時間不多,而所收效果甚大,為什麼不做呢?
中國文字寫作似乎要比任何別國的要難。而呪目前我國基督教界,作家和翻譯人才可謂奇缺。東南亞都如是,香港尤然今日本港的文工,能自命在創作或譯作上夠資格有幾多。那麼,十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我們惟有通力合作,彼此「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應可彌補缺陷於百一,而保聖之勿衰。並且,客觀的需求如此其大而股穡多工少,僅有的點同道,而復分疆劃界,各不相通,自塞其聰明,而授外人以柄,寧不可悲,吾教同工必須一掃,舊日本國文人相輕之習,傾胆布公,只奉基督之聖名,忘記公會的背景。如果我們的老板,為了不願花一下午荒廢寫作的時間·而不讓我們去參預這種有益的會談,那太遺憾了。
老實說,基督教文工的待遇太薄,尤為吾教文字不發達不進步的一大原因,讓我另指出一個具體的例子:本港的基督教輔僑社早應該有一位華人總編輯,而我認為此職的月薪,不得低於港幣二千,即相當於港大或中文大學裏的普通講師(不是高級講師或教授)待遇。諺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我個人的經驗,我情願當一較低待遇的大學教授,也不願出任一較高薪金的出版社編輯。教授不必在公事室伏案日七八小時而又假期特多,暑假更有兩三個月暇:,足以自已寫出或譯成一部書,為什麼捨此而就彼呢?今日中文大學內各學院教員當中,固非無勝任輔僑社總編輯之人選,但誰也都有如我的想法和算盤,而况根本就不見有「重賞」呢?
今時基督教出版當局,急應張開大眼挺起肩膀,有魄力作革命性的改進,勿再拘泥舊例及成規其實,香港一般教會算是不缺少錢。而我確實知道,世界基督教協會和美國的全國基督教協會,對華人文字事業,尤願傾囊相助,只要你有計劃,有人才。大學篇裏說得好:「有人比有土,有土比有財。」得士,重士,厚養士,實為中國基督教文字事業的首要方針。本來經濟學上,需求多供應少,貨價自然高升。我奇怪何以吾教文工偏不如是。嚴正地說,基督教欲在中華的土壤下生根,主要在靠文字傳道文字在中國一向是「可大可久」的佳珍。我國今後如無大量基督教作品產生,中國的教會將永遠是歐美差會的尾巴。而尾巴一若遇見意外,必然斷爛消滅。這是大家警醒覺悟的時候了。
再者,吾教文工對外界時下出版重要書報,總應畧加瀏覽這不但為注視本國文化界的思潮動態,也可觀摩他們的文字技巧,得益必多。如果自已時間不夠,則像在我今所獻議的那種聯合會輪流作讀書報告,亦不失為很好的補救辦法。至於吾教範圍内各出版機關所出書報,更應大家接頭,互通聲氣。人之見聞有限?自已家裏弟兄的彼此收獲而各不知,實太不成話。筆者前為崇基學報撰「太初有道」一文,會費不少時間調查了百多年來各種漢譯聖經,但竟遺漏了吳經熊博士新約譯本(民卅八初版,民四九再版,均在港)而致誤下結論,謂天主教會內都譯「太初有聖言」,却不料吳譯本偏依復原!而譯「道」字。附及於此,以誌吾憾!
內容刊載於《基督教週報》
【要聞】
【文林】
【教會學校】
【教會消息】
【教育漫畫小良】
【新書評介】
【示範室】
【經言默想】
【聯會消息】
【詩歌】
【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