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陷期留守者(十六)第四代信徒陳翼堅牧師
第 3172 期(2025 年 6 月 8 日)
◎ 墓園先賢故事 ◎ 黃彩蓮
分享:
Whatsapp
電郵
臉書 

▲陳翼堅牧師
上回分享文壇老將麥梅生長老,他曾為多位基督教名牧撰寫傳記,如〈陳觀海牧師傳畧〉、〈王謙如牧師傳畧〉、〈陳天垣牧師傳畧〉。今回,分享陳天垣牧師的孫兒,一位與麥梅生長老背景相若,也曾參與禮賢會及中國基督徒會堂事奉的牧師──陳翼堅牧師(1912-2006)。
陳翼堅牧師,生於廣東東莞基督教家庭,系出望族,先世曾任宋朝議大夫。曾祖父陳德勳已信教,祖父陳天垣牧師(1839-1921),為禮賢會首位華人牧師、東莞名牧。父親陳鳴皋長老(1881-1972)為醫生,在禮賢會普濟醫院習醫,畢生行醫濟世。1929年,陳翼堅入讀禮賢會神道學院,因停辦被送往梧州建道聖經學院。畢業後,1936年被禮賢會派往禮賢會香港堂任傳道,襄助王愛棠牧師,父親遂攜十二名家人來港與其團聚。按此背景,陳牧的成長與事奉,均緊扣於禮賢會,為禮賢會培育出來忠心耿耿的牧者。
由於禮賢會有德國背景,日本與德國關係良好,故此香港堂及九龍堂在淪陷時一直可以聚會,但會友歸鄉者眾,聚會人數不多。然而堂會仍把握時機,幫助會友面對時艱。例如,香港堂自辦合作社,購買糧食,每月支給會友,以解會友缺糧之苦。陳翼堅牧師亦與教友共度時艱,留守香港堂至戰後。
戰後,陳翼堅於1947年被按立為牧師,且被調往九龍堂,任堂主任至退休。1947年至1950年,他也在外間協助中國基督徒會堂,出任義務牧師,每月到該會講道及司聖餐一次。1949年,獲禮賢會委任為香港區牧。1950年,父親陳鳴皋醫生被禮賢會九龍堂按立為長老。兒子陳啟元博士,後來也被九龍堂按立為長老,延續上一代,繼續於禮賢會委身事主。
陳翼堅牧師,也曾任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調查部長、公墳部長、傳道部長。2006年3月6日晚飯後,在床上就寢而安息主懷,安葬於薄扶林基督教墳場,享年九十四歲。下回分享禮賢會一位重要的留守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