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主日一點分享


3172 期(2025 年 6 月 8 日)
◎ 教會之聲 ◎ 陸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亞洲主日

  亞洲可分為北亞,主要是俄羅斯;東亞,主要是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即星、馬、泰等國家;南亞,即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中亞,即古時絲綢之路諸國;以及西亞,即中東諸國。根據創世記記錄,世界的起源在亞洲、人類的起源及分散各地也是在亞洲(挪亞三位兒子向東南西擴展及巴別塔事件致口音變亂)、現時各主流宗教包括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及傳至中國的佛教、以及基督宗教等,都是源自亞洲。

  亞洲人口也是全球最多,約佔全球人口百分之六十一。從經濟角度看,雖不是全球最窮困,惟中亞可算是較為窮困的地區。從歷史角度看,過去兩個世紀大部分國家一度成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紛紛脫離宗主國管治,成為獨立國家,然而是否真正的獨立,見仁見智,因為經濟發展的主導仍在西方國家手中,而世界發展的議程仍掌握在西方國家,主要在美國手中。

  從教會角度看,因着殖民主義的擴展,大部分國家都在西方國家影響下接受了基督宗教;只因伊斯蘭教在東南亞札根,印度及中國的本土印度教及佛教,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福音未得」之地。因着二十世紀的合一運動,「普世教會協會」於一九四八年成立、「亞洲基督教議會」一九五七年成立,亞洲教會一方面可以與普世教會取得聯繫,也可以有機會探討亞洲獨特文化下教會運作及使命實踐。

  從宣教角度看,第一是亞洲教會是否真正可以設定自身的議程,而不是仍然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及主導。縱然在全球化及資源不足的影響下,亞洲教會如何可以設定自己的議程。第二是亞洲神學的建立,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傳統下,可以按獨特的處境來建立具有處境化的實踐。西方教會用了差不多兩千年的時間,建立了西方的神學傳統,在宣教時同時將西方神學傳統及模式移植到亞洲國家及文化上。處境神學討論及實踐了五十多年,仍有長遠道路要行的。第三是宣教神學的建立及實踐。在西方「宗教對談」及「改變信仰」兩種模式中,可以如何實踐?在中國傳統佛教、印度傳統印度教、一帶一路經過的伊斯蘭教的挑戰中,又可以如何實踐宣教使命?

  甚願在亞洲主日,可以再次思考亞洲的處境及需要,一同努力實踐主耶穌交付的宣教使命。

陸輝(伯特利神學院榮休院長)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伴我同行哀傷時】

【城市心靈】

【墓園先賢故事】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生活迴響】

【生活點滴】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教堂街】

【道在井旁】

【飄零的音符】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