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ed Board、浸大校牧處聯合亞洲校園事工論壇 AACM 2025
第 3172 期(2025 年 6 月 8 日)
◎ 要聞
分享:
Whatsapp
電郵
臉書 

▲亞洲校園事工論壇合照。

▲蔡暉明博士分享「道成肉身的導師」。
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下稱 United Board) 與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 (Chaplain’s Office, HKBU) 聯合主辦的亞洲校園事工論壇 (Asian Academy for Campus Ministry,下稱 AACM) 於5月6日圓滿結束。為期七天的論壇以「滋養心靈、賦能人生:推動校園心理健康與師友同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名大學校牧、校園傳道及教育工作者來港參與,共同探討如何透過校園事工支援大學社羣的心理健康與全人發展。
銳意轉化校園事工 積極培養關愛文化
United Board 致力在亞洲推行全人教育,並回應高等教育所面對的多元挑戰與機遇。在校園事工層面, 鼓勵院校「建立關愛文化」,鼓勵校牧同工走出職事身份,像好撒瑪利亞人一樣關心校園內的社羣,以不同的事工或活動關顧年輕人的需要,並學習與年輕世代同行,回應時代的挑戰。過去兩年,United Board 已成功於菲律賓及印尼先後舉辦兩屆 AACM,香港作為擁有多元文化的國際大都會,浸大校牧處為配合大學的「全人教育」理念,在校園事工上持續多元發展,服事的經驗值得借鑑,於是大會定「心理健康」與「生命導師」為是次 AACM 的焦點。
關注心理精神健康 發掘校園事工的可能性
在本屆 AACM 開首,浸大先分享大學的輔導事工以及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觀察,然後邀請本地神學院院牧及大學校牧分享校園事工的現況,以及如何回應學生的需要,分享的院校包括中國神學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伯特利神學院、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校牧處代表。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潘怡蓉博士擔任主題講員,分享如何藉着培育靈性來支援精神健康。浸大校牧處更分享校園事工發展的多元性,例如:校園事工與學科合作籌辦「栽種和平」,結合敍事實踐及戲劇治療體驗,讓參與者通過戲劇表達自我,從而建立內心平安,回應現今世代的心靈健康需要。另外,大會亦安排不同形式的靈性體驗,例如藝術靈修,結合繪畫與個人安靜,在獨處中與上帝連結;隨後,參與者先後到 M+ 博物館及故宮博物院參觀,體驗香港的多元文化,啟發跨文化對話並從藝術創作媒介反照心靈。
成為年輕人的導師 與這世代同行
就 「生命導師」的主題,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校牧 Rev. Kristen Glass Perez 分享有關「使命與呼召」,以及青年全球網絡 (Youth Global Network) 聯合主席蔡暉明博士分享「道成肉身的導師」,鼓勵與會者發現年輕世代未被滿足的核心需要,並進入受苦的世代,服侍當中最小的,讓年輕人經歷在基督裏的接納,從而轉化生命及被主差遣。
大會在每日設有小組討論時間,讓與會者就講者所分享的主題及自身處境作討論,促進本地與其他地區經驗的碰撞與融合。在閉幕禮中,各院校的與會者分享其行動計畫,進一步思考如何在各自的崗位、文化背景中,透過校園事工培育關愛文化。
參與者的話⋯⋯
Miss Maria Clariza MATUTE (Ateneo de Davao University, Philippines) :最難忘的活動是「戲劇治療體驗」與「藝術靈修」,這讓她發掘到與自我及上帝連結的新方式。她十分珍視在AACM中與其他參與者建立的友誼,在彼此交談中總圍繞着「使命」、「呼召」,以及「陪伴年輕人」的話題,同時被其他同工服侍年輕人的心志深受觸動。她認為,上帝呼召校牧、校園傳道及教育工作者「全然陪伴」年輕人,在線上與線下與年輕人同行,分享喜怒哀樂,引導他們認識基督的同在。「 AACM 讓我更清晰地辨識當今校園事工的方向。」
Fr. Arcadius PUWEIN (St. Anthony’s College, Shillong, India):最難忘的活動是「戲劇治療體驗」。他計畫將戲劇治療與藝術靈修融入學生靈性培育,透過不同的創意方式,期待為學生打造更具鼓勵性的校園環境。他從活動中明白到,同工應主動識別有需要的學生,而非被動等待,這讓他重新思考校園事工的定位。「 AACM 不僅豐富了現有的事工,同時讓事工可更專注貼切需要。」
Prof. Inchol YANG (Yonsei University, South Korea ): 最難忘的活動也是「戲劇治療體驗」,通過音樂與動作,他第一次感受到身心連結,並學會以動作表達情感,這一體驗對他而言別具意義。他計畫在延世大學的小組崇拜中引入戲劇治療的元素,提升學生的參與及互動,並希望與韓國本地教會合作,以豐富校園事工來服事不同背景的學生羣體。「 AACM 的跨文化學習可推動亞洲基督教教育的發展,為未來合作開展新契機。」
特約記者: 劉梓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