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行:我們沒有忘記你們(三)


3144 期(2024 年 11 月 24 日)
◎ 生活迴響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們一行十幾人去了一間餐廳晚膳,他們說要請我吃飯,我堅持我請客,「我能為你們做甚麼呢?我只可以提供一個平台,讓我們一起經歷上主看為美的事。『你只管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傳道書九7)」儘管這次相聚不足三小時,我們的歡笑、友誼和輕鬆都是寶貴而真實的。這頓飯花了470,000 Kyat,數錢付帳也花了一些時間(因為鈔票面額是5000)。

  近月內,軍政府限制年輕人離境,傳聞年齡降至16歲的男性。原因很簡單,因為軍政府要徵兵。年輕人或許未因此感到焦慮,但父母一定很焦慮,尤其是那些不認同軍政府和有教育背景的家庭。他們的計畫是送走孩子到其他地方。一位朋友說:「女兒讀了三年醫科,數年前退學,因為學校不支持軍政府的老師被撤職,學生也跟着退學。這三年來,女兒在修讀一些網上課程。她計畫到美國升學,但簽證被拒絕,現在正在申請到英國。」我問:「你們的經濟能負擔嗎?」她說:「在海外的親屬告訴我們,他們會照顧她,不用擔心。」她繼續說:「如果成功獲得英國簽證,但也不知道軍政府是否會讓她離開。」這是緬甸年輕人很典型的遭遇,即被迫服兵役、失學、失業、逃亡和失去家人。這一切都帶來無比的創傷,年輕人如此,父母亦然。他們不僅面臨創傷後壓力症(PTSD),更在當下仍承受着各種不同的創傷。

  在仰光期間,我探訪了一所國際學校。它沒有漂亮的校舍,設備也很簡陋,但提供了公立學校所沒有的教育,意即不受政治意識形態的主導。在這幾年間,學生人數由100增加到200,因為有太多流離失所者來到仰光。學校盡可能運用現有的資源接收學生,為他們提供一個學習和安全的環境。校長告訴我:「緬甸的未來在於新一代,我們一定要有質量的教育,培育他們。」他是一位美籍韓國人。這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程能否回應當下生與死的問題?不會,但我們不需要每一個人都做同樣的事情,各盡其職就可以了。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特稿】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