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恐龍化石談生死


3144 期(2024 年 11 月 2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上帝任命人作為地上的管理者,至於如何運用資源、管理得宜,確非易事。早前香港於赤洲首次發現恐龍化石,讓大自然愛好者尤為雀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已於11月6日在香港聖公會諸聖座堂主辦「從恐龍化石看香港的自然保育」分享會,由4位地理、生態、環境和岩石專家分享恐龍化石與香港的自然保育關係,並共同探討香港自然保育的前路。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系客座教授林健枝教授坦言,對於恐龍化石的發現,他甚感憂慮;憂慮在於「好事」無疑會被重點發展,以帶動旅遊業。他續言,保育現時似乎離不了經濟發展,而保育與經濟兩者是否必然掛勾、生態保育又能否單純地回歸至科學研究的範疇,實在值得大家深思。他強調恐龍化石在環保議題上帶出能「起死回生」的出路,在於讓人重新看見生態的問題,並期望各方善用資源,共建美好家園。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蔡慕貞女士回應,發現恐龍化石確讓人興奮,但她解釋,興奮之處在於能展現香港地質面貌的多樣性。在環保議題上,她認為資源投放的重點應在於可持續發展,並籲會眾好好珍惜所有大自然的資源。

  兩棲爬行專家、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客席教授劉惠寧博士提及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問題,均影響着整體生態環境,而恐龍化石的議題,也許正正提醒人們保護將來的生物圈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愛惜現在擁有的資源。

  氣象專家、香港鄉郊基金主席林超英先生直言,他對恐龍化石完全沒有興奮之感,反覺得難過。他指此舉反映出人們關注死物多於生物,惟他強調,我們應着眼於有生命之物。在恐龍化石議題上,他認為也許如何延續恐龍的「後代」(如:雀鳥、兩棲等),反更值得大家反思。

  在回應環節中,主持王福義博士提及聖經記載上帝創造有序,祂先是創造大地,再創造生物;而人亦是上帝託付作管理的職份,他鼓勵基督徒更需肩負起責任,同心愛護、珍惜天父所造的世界。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特稿】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