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對純文字閱讀的看法、定位、參與度相對受社會關注,尤其他們自小的學習、娛樂等日常生活皆結合文字、影像、聲音媒介,像呼吸般自然。早前讀過一份北美調查報告,重點在於比較世代之間對文字閱讀的差異。調查接觸逾2000名圖書館使用者,年齡跨度從16歲至91歲,並分成五個組別觀察,包括 Z世代(16-22歲)、千禧代(23-38歲)、X世代(39-54歲)、嬰兒潮(55-73歲)、長青代(74-91歲)。
此研究吸引之處不單是年齡層廣闊,每組別逾400人參與,使其分析和比較跨年代的想法和習慣有一定參考價值。更重要的是,消化資料後,可幫助我們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友人在閱讀路上互相作伴和鼓勵。
調查顯示,Z世代用於學業而閱讀的比例較高,對感興趣題材缺乏閱讀空間和機會。這不難理解。重點是他們對高質素作品的期待只稍遜於其他年齡層,並沒有因課本而對閱讀生厭。數據顯示,Z世代和千禧代樂意與人分享好作品,該比例遠超40歲以上羣體。可以想像,新一代善於在社交平台分享喜好,暢所欲言地表達喜惡,重點不在於他們是否推介作品,而是其羣體和關係網之間引起的關注。因此,我們應關注並正面肯定他們對文字作品的意見和想法,成為直接或間接鼓勵他們撥出更多閱讀時間的動力。
人生階段帶動讀者選擇不同的文字閱讀方式。近年愈來愈多作品以紙本、電子甚至有聲版本出現,調查指出近六成受訪者使用多於一種媒介,而Z世代和千禧代更超過七成。但需留意,研究顯示紙本仍是Z世代傾向選擇的,而千禧代則有逾四成經常進行電子閱讀,近四分之一選擇有聲書。值得思考的是,當讀者處於人生不同處境,在科技和工具的配合下,可促進文字的吸收和閱讀。例如,選擇有聲書的讀者首要原因是一心多用,既可閱讀又可完成手邊事情。觀乎現實,這也是常態,從學生到就業,漸漸成家立室,善用有限空間來獲取知識或消閒內容,絕對值得肯定和鼓勵。
參與和表達是年輕一代所享受的,可見於他們在書評、推薦、書友、作者互動上的分析。千禧代的回訪者有85%向摯友親朋推介書目,近一半更在該作品所屬網頁品評,還有四成寫於社交平台,至於Z世代則傾向在產品網頁留言。而千禧代及Z世代也有近兩成樂意參加作者活動,書店是首選。正如前段提及,分享喜惡是關鍵,表達個人想法以至與原作者互動,甚至書友交流也是他們所屬意。在談論間,話題、書題也可成為時興。在屬靈羣體場景,平台一直都在,或是團契、小組或學習等聚會,年輕一代也樂意分享所見所聞,並期待聆聽的耳朵和接納的胸懷。閱讀以至生命反思、一同成長,絕非遙不可及。
不知道閱讀此文章的你屬哪個年齡層,但期待上述研究成為互勉,我們可以在不同平台、渠道、閱讀模式與青年人同行同讀,共同經歷生命成長。
馮肇熙(福音證主協會總幹事|第39屆基督教聯合書展籌委會主席)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30屆培靈奮興大會禱文】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閱讀.與祢相遇】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