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壇事奉研習瑪拉基書
 鄧達榮從領受默示說起


3136 期(2024 年 9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鄧達榮牧師透過瑪拉基書示範,提醒傳道者回應上帝在聖經中的默示。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傳道部同工組第十七期「講壇事奉研習」第五講已於9月2日舉行,當日主題為「與神對談——仍對神有盼望」,由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堂顧問牧師鄧達榮牧師擔任講員。他以瑪拉基書作示範,籲傳道者持續以禱告交託,領受上帝的默示,繼而進入歷史的處境思考。

  作為先知書的一卷,鄧牧師在引言以一面鏡子形容瑪拉基書,讓人看清自身信仰的真實面貌。寫於主前五世紀,且有別於其他先知書,他指瑪拉基書以辯論形式,記載上帝和以色列民激烈的對談,讓信徒反思如何保持具生命力的信仰,並引導他們返回愛與敬虔的生活,方能得着盼望。

重拾盼望 由沈重的呼喚開始

  鄧牧師引述瑪拉基書一章一節起首所言,此書是藉先知瑪拉基傳予以色列民的「默示」。他續義正辭嚴地指出「默示」(Massa)一詞,於原文為「重擔」之意。當上帝將生命的重擔託付給先知,再通過先知傳給百姓,聽者應以警惕的態度對待之,亦為下文奠定了鄭重而沈重的基調。

  對話隨即展開,鄧牧師以兩個「呼喚」串連整場辯論。其一,上帝呼喚信徒回到祂的慈愛中。對於上帝曾愛以色列民的論述,以色列百姓卻反詰:「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瑪一2)。他引述經文中上帝作出的明確辯白,舉「愛雅各、惡以掃」為例,以歷史陳明真相;又提及上帝所不悅的以東人終將被拆毀的遭遇,反襯以色列人重建聖殿的境況。他闡釋,愛恨背後——源於上帝已揀選,面對民的不信,祂以史事印證不變的愛,盼以色列民回溯其早已立下應許的約。

  其次,是上帝呼喚信徒回到生命的敬虔中。於第二回辯論,上帝斬釘截鐵道出祭司不敬虔的指控,換來的,同是以色列眾祭司的反問:「我們在何事上藐視你的名呢?」(瑪一6)。上帝進而表明百姓獻上不潔與殘缺之物,為藐視上帝之行徑,且是「惡事」。於修辭手法而言,他表示經文以鮮明的對比論證以色列民的不敬(瑪一8),提醒信徒反思,即或獻呈供物予地上的有權之士或省長,人們尚且忌憚;獻祭給上帝,卻沒有尊主為大,不願獻上最好。他認為,此辯駁是上帝呼喚以色列民和祭司,不以輕忽的態度獻祭,而是存畏懼的心回歸敬虔。

昔日教導 延伸今天生活應用

  論及「講道」的本質和意義,鄧牧師帶領會眾再思傳道者的定位。他坦言,「講道」是言說上帝的愛和「默示」,如上所述,「默示」亦為傳道者肩負之重擔,他籲傳道者傳講信息時,既忠於聖經內容,語調不宜過於客氣。他引用加爾文的講道啟示觀加以解說,指上帝為遷就和適應人間,願意使用人的語言作為傳遞真理的出口;聖經透過人手所寫,同樣可透過人的口傳達上帝的默示。

  然而,準備講章的過程中,鄧牧師勉勵傳道者以禱告承托,建議先在沒有閱讀材料輔助下,由自身領受開始,進行文學分析,從其體裁、格式 、句子結構、修辭等方面詮釋,專注研讀聖經文本,讓上帝先與自己說話。及後,便可參考其他書籍,以掌握經文的歷史背景,例如瑪拉基書寫於以色列民被擄歸回之時,面對困局,百姓的熱心慢慢冷卻,故更能理解是次爭辯之緣由。為梳理講章,他提及內容必須具清晰的焦點,方能在講道時有效地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講員應適切地回應並連結當下的處境,讓昔日的教導,可指向信徒今天所實踐的信仰。「上帝透過我(傳道者)對聖經經文的了解,受託將你(會眾)所要聆聽的話,在今天、在這裏說給你聽。」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第30屆培靈奮興大會禱文】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閱讀.與祢相遇】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