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三十五4-7a;詩一四六1-10;雅二1-10、(11-13)、14-17;可七24-37
耶穌到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去(可七24-37),目的可能為了退修;只因祂聲名遠播,連外邦人都得知祂的到來,耶穌的行蹤也就無法隱藏了。因此,在外邦人中行了為小女孩趕鬼、醫治耳聾舌結(聾啞)病人這兩個神蹟。究竟,這兩個神蹟有甚麼特別之處?
第一個神蹟,有一個敍利腓尼基族的希臘婦人聞悉耶穌的大能,直接去見耶穌,俯伏在祂腳前,懇求耶穌為她的小女兒趕鬼;婦人如此摯誠的表現,顯出她偉大的母愛。
耶穌對這外邦婦人的求助,卻用「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7節)這句話回應,令讀經的人深感困惑!這與耶穌行事一貫的作風大相逕庭,祂不是婉拒,而是嚴拒!耶穌這句話,有可能是當時猶太社羣當中的俗諺,猶太人以「神兒女」自詡,視外邦人為「狗」。可見,當時猶太人與外邦人關係的糾結之深,連耶穌也不避諱使用這句俗諺,用意向婦人表達,神對世人拯救的次序首先是猶太人,其後才輪到外邦人。
可是,婦人愛女情切,冀盼女兒盡速得脫鬼附的困厄,基於她的信心和機智,說出「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28節)這句話,迅速回應耶穌嚴厲的言詞。婦人的信心和盼望令耶穌十分讚賞,因她的信心是經得起考驗的、是真確的。於是,耶穌的憐憫臨到母女倆,把不在現場的小女兒的鬼即時趕出。表面上看,耶穌為小女兒趕鬼的神蹟,好像「剩餘的恩典」;但實質上,是耶穌對婦人信心的肯定。比起那些可以首先得到神的恩典,卻自我放棄的猶太人,她無偽的信心更值得每個神的兒女學效。
耶穌離開推羅,經西頓,來到低加坡里(十座外邦城鎮)地區內的加利利海,此地仍屬外邦文化區域,在這裏醫好一個聾啞病人。
這個聾啞人是由一些人領到耶穌面前,求耶穌按手醫治他的。馬可福音十二章1-12節記載耶穌曾醫好一個癱子,這個癱子也是由四個人合力抬去給耶穌醫治的。帶聾啞人和癱子給耶穌醫治的這些人,都同樣滿有信心和愛心。
在行神蹟醫治聾啞人的過程裏,耶穌不是按手在他身上,而是用「指頭探他的耳朶,吐唾沫抹他的舌頭」(33節);並且,耶穌「望天嘆息」(34節),這是祂對病人深切憐憫祈求的表達,於是聾啞人的病即時得着醫治。
根據所有福音書有關耶穌醫病的記述,耶穌只需要在現場吩咐一聲,甚至病人不在現場,也能夠被醫好(好比希臘婦人小女兒不在現場,附她的鬼也被趕出)。但是,耶穌卻直接觸摸這病人耳聾舌結的患處,不像當時(甚或現代)的人避免接觸病人病灶的根源,恐防病人的病會傳染自己;耶穌的觸摸,更顯出祂對那病人無限接納和憐憫的愛!
耶穌是神,要怎樣為不同的人趕鬼或者醫病,每次都有不同的方式,為的是使人得着最有益的幫助;因為這是神的主權,所以不是人所能完全理解的。
雖然,耶穌囑咐這些外邦地區的人,不要隨便向外宣揚祂趕鬼醫病的事;只是,他們得見主耶穌行神蹟的大能,又怎能不大事宣揚呢(可七36-37)?
耶穌在外邦人當中趕鬼醫病這兩個神蹟的發生,是由於人對主耶穌的信靠,而主耶穌又以憐憫的心腸回應他們的信心,神的大能於是就在他們中間彰顯出來。
李國權(協基會錫安堂顧問牧師)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60週年鑽禧報慶特刊】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