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8月31日)是馬來西亞國慶日。
馬來西亞於1957年8月31日正式脫離英國統治宣布獨立,但當時的領土只限於馬來半島(即今日的「西馬」),直至1963年9月16日,才加入對岸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即今日「東馬」),與及新加坡,合組成今天我們所稱的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後於1965年被逐出)。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原本有自己的文化和種族,歷史也很悠久,也曾被英國人殖民管治,只是因英國人在撤出馬來半島時,想這個新建立的國家更為強大,故把這兩個州「交付」馬來西亞,合成一個聯邦。所以今天我們若去「東馬」,會發現那裏的風土人情跟「西馬」大不同,而且入境也要在護照上再蓋印,彷彿去了另一個國家。
據云許多「西馬」人從不踏足「東馬」,他們有些還以為「東馬」是蠻荒,當地人還是住在樹上。當他們知道筆者曾去過東馬,連山打根也到過,都嘖嘖稱奇。
我第一次踏足大馬,為1980年初,那時的吉隆坡仍很簡陋,有點似六十年代的荃灣,猶記得走在市中心最旺的大馬路Jalan Sultan Ismail,沿途只有矮矮的平房和三幾間酒店,雙子塔和吉隆坡塔直至九十年代後才相繼建成。
九十年代後,我也多了機會到訪大馬,也結識了當地許多朋友,後來也多次到訪沙巴和砂拉越,詩巫、古晉及山打根等小城。
我喜歡大馬的風土人情和美食,西馬大城市吉隆坡、檳城、怡保各有特色;東馬的幾個小城則多仍簡樸但人情味濃。
多年前有首粵語流行曲叫《檳城艷》,有幾句是這樣:
「馬來亞春色綠野景致艷雅,椰樹影襯着那海角如畫
春風送一片綠香野外林掛,春風鮮花心內覺舒暢樂也……」
好簡樸的歌詞,就像大馬的美食和人情味。願主賜福大馬及當地的人和教會。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60週年鑽禧報慶特刊】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