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33 期(2024 年 9 月 8 日)
◎ 要聞
死亡,一向是華人忌諱的議題,但在基督信仰中,死亡只是返回天家迎見主面,基督徒如何在死亡帶來的哀慟中,逐步轉化成交託和感恩?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於8月24日,在該院舉辦「劃出人生的圓弧——晚期生命的靈性關懷分享會」,探討人在死亡前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及牧養需要。
得知噩耗前,一般都會經歷等待化驗報告的時間,完美句號基金執行董事吳思源形容這是「山雨欲來,吉凶未卜」的階段,內心忐忑不安。但基督徒可在這階段,將心中焦慮透過禱告交託給上帝,定下心神,即使最終遇到壞消息,也能較輕鬆地面對治療之路。到了倒數階段,照顧者宜多關懷病患者,家人是最合適人選,因專業社工亦無法取代家人間的親密感。此外,他表示人在倒數階段時,最大的失落莫過於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後期衣食住行均要假他人之手,尊嚴盡失,因此照顧者要給予愛,回復病人的尊嚴。「幫助人不是『上而下』般可憐別人,而是被照顧者需要我們用平等態度關心,給予他們尊嚴……要用愛心、耐性、溫柔進行服侍。」
吳思源強調,對基督教信仰而言,人生的終點站是天家,因此要有迎見主面的堅定信念,如同《啟示錄》記載要像新娘見新郎般打扮自己,以致能帶着尊嚴和美麗見主面。所以,他認為陪伴者要幫助將逝之人尋回生命中感恩的事,其中包括「四道人生」,如道謝——感謝對方的付出,使他知道自己是值得親友讚頌之人,掌握生命滿足感;道愛——表達愛意,多謝對方在自己生命中出現;道歉或道諒——誠心就過去犯錯之事,尋求對方原諒,如若對方做錯,則向他表示自己已放下及原諒對方;道別——把握機會向將逝者說再見。
然而,當喪鐘敲響,死亡臨到之時,即使不懼怕死亡之人也會留戀現世,捨不得與親友離別。吳思源指,基督徒要緊記死亡是返回天家迎見上帝,可說是一條光榮的回家之路,如平日與主深交,相信主應許的永生確據,自然能建立對死後的信心。
他認為,在整個臨終過程中,在世者真正憂傷的情緒,往往是在喪禮曲終人散、親友各自離開後才逐步浮現。尤其每逢重要節日,如情人節或聖誕節,家屬想起曾與摯愛共度節日的甜蜜回憶,自然倍感難受。因此,他建議教牧同工在輔導關懷上,須敏銳離世者家屬的情感,如記下離世者生辰或死忌,教牧在這些重要日子中,可親筆書寫代禱及安慰說話予家屬,讓對方知道有人仍在記念死者。「被記念是面對哀傷的重要途徑。」
他坦言,人不可能忘懷逝者,但經過漫長的時間後,人的心情會由單純哀慟、失落、難過和內疚,轉化成交託和感恩,確定逝者被上帝照顧,在天家過得安好。
此外,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院長何婉慧及院牧呂海英,則介紹該院靈安晚期的照顧工作和服務精神,亦分享在困難和限制下,如何陪伴家屬面對長者生命的終結。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60週年鑽禧報慶特刊】
【光影留痕】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