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32 期(2024 年 9 月 1 日)
◎ 教會之聲 ◎ 張振華
時至9月,教會也開始制定12月份的聖誕聚會和明年的工作計畫,在思考以上的工作時,自然會有一些更新和調整,有幾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疫情期間,香港人不能外遊,而蠢蠢欲飛的期望就轉為走遍香港大小山崗和不同的海島,而在高山和海濱之地,或可脫掉口罩,盡情呼吸大自然的空氣,加上不少行山的發燒友,將香港不同的旅遊點上載YouTube,引起不少人的興趣,而最吸睛的當然是「發哥」帶領的行山隊伍,加上他沿途與山友Selfie,以上種種都引發行山熱潮,大家都想重新認識香港這地方。一起用腳遊歷,會是很有效的福音預工,同時,教會中普遍都有熱愛行山的弟兄姊妹,要找到「領行者」也不太難,就我觀察所見,邀請信徒的親友或同事遠足,都是非常有效的福音預工。
當你留意四周,就發現很多人專注使用手機,這表示他們已習慣以手機取用各種資訊,所以我們也要善用手機作為團契、佈道和牧養的工具。
近年大眾的思維已將「大台」轉為「去中心化」,所以我們又要作出適切的調整,教會過往對中、大型集會寄以厚望,但相信未來不一定如以往的場面,所以最實際的就是個別聯繫和關懷,WhatsApp和手機的即時通訊軟件就可以大行其道,我們的牧養模式,也必須由「大台」調整至個人化的佈道、牧養和關懷。而在如此細碎的運作下,手機的預設提醒功能就非常重要,每個禮拜我們都要安排一項工作,就是將未來一個禮拜、一個月需要提醒自己的事情,存入手機之內,讓它按時提醒我們,以免我們掛一漏萬。
Jaroslav Pelikan的著作《歷代耶穌形象》,內容是指在過去二千年,不同時代對耶穌的認識重點也有不同,有時是拉比、有時是心靈的伴侶、有時又是解放者等等,同樣我們對福音的詮釋,也是按時代的需要而提出不同的重點。時至今日,我們的福音重點要由過去強調的創造論,轉為盼望和聖靈的引導。
過去香港經濟起飛,伴隨足夠的資源,使我們帶着享用和分享的角度來發展教會,但現時形勢轉變,各方面都稍稍不似預期,然而教會的使命仍然要繼續,那要怎樣維持心志和力度?當下我們要宣揚各人都要擁抱盼望,這才有更多力量繼續前行;我們在宣講上,要帶領會眾盼望耶穌基督第二次回來,而在這段時間之內,祈求聖靈引導我們,見難解難,遇山跨過,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就是要有這種決心。
新的世代有新的挑戰,毋忘初心,跟隨聖靈而更新變化,求主幫助我們。
張振華(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氏紀念禮拜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專號】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