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似乎經常失控,變化是唯一的常態,不確定性是唯一的保障。然而,在這失控的旋風之中,我們並不是沒有指南針,沒有指路明燈。我們有上帝的話語,它是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不變真理的燈塔。
智者所羅門王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每一事務都有定時。」(傳三1);又說:「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傳三11)。在這段話語中,特別提到兩個很重要的字,一是「時」即時間;其次是「事」即事件。
時(傳三1),時間不由我們來控制,乃是掌握在創天造地的上帝手中。摩西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一日。」(創一1、5)時間這個觀念,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或許從物理學、哲學、心理學,甚至從生理學角度;不過你更可以從時間更替的神學角度來思考。
根據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簽訂有關拓展香港界址的條約,清政府把九龍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的新界地域以及235個島嶼租予英國,為期99年。那時香港僅是小小漁港,及後發展成為自由貿易港,為東南亞與中國之間的重要轉口港。五十年代因世界形勢大變,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工商製造業城市,繼而再發展成與新加坡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些轉變都要經年累月才能達致。
在回歸祖國27年後,香港也融入內地,成為大灣區其中一個重要城巿。時間不斷更替,環境也不斷變遷,這種種錯綜複雜的交接下,誰能預估香港將來會如何呢?「凡事都有定期,天下每一事務都有定時。」(傳三1)。所羅門王提醒,世局不斷改變,上帝卻在我們生命中的每時每刻都設定了目的,即使在我們看不到的時候,上帝仍給我們應許。在上帝的安排下,沒有任何事情是隨意或毫無意義的。
今天當我們發現自己在變化的逆風中搏鬥,試圖抓着熟悉和舒適的東西不放時,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不也正在轉變中嗎?放下執着,向上仰望,我們更常發現上帝的旨意,在變化的境況中愈加清晰。當我們尋求上帝的旨意,並信靠祂的應許時,我們豈不是更接近上帝嗎?
事 (傳三11),從經文中描述為上帝的作為,而這些作為是人不能測透。
香港這個地方,在歷史的進程中,發生過大大小小的事情,才演變成今天的香港。在過去的日子中,我們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有金融風暴、沙士疫情、以及全球大流行疫症,在人看來,每回香港都會跌落低谷中,然而這個地方卻有自我療癒的功能,高成低就,延展至今。
在事情經歷中,我們會專注於損失或不確定性。然而上帝卻轉移我們的視線,讓我們不要關注失去了甚麼,而是要尋找上帝正在做甚麼?在這個時候開啟了哪些新事和新的機遇?在我們的心靈和生命中,上帝又如何啟發了我們靈命的成長?又在事情的轉變中,上帝又如何啟示了祂的神性呢?凡是轉變,並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中需要信心,更需要相信上帝的應許。當我們這樣思考的時候,就會明白一切的改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擁抱變化而不理解上帝心意。當我們明白到事情的變化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時,我們更當準備自己,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鍾健楷(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會及機構短訊】
【清教徒們的最後一課】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新會員堂巡禮】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靈風漫步】
【飄零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