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禮宗的同工,一直擔起海外宣教的先鋒。英國浸信會克理威廉(William Carey)最先倡導成立專門的差會;由此於1792年成立的「浸信會傳道會」,是基督新教的第一間現代差會。克理威廉更以身作則,餘生在印度宣教;被稱為「現代宣教之父」。他的團隊馬士曼(Joshua Marshman)於 1822年譯印全套中文聖經,是史上第一部印行的中文聖經全書。
美國浸信會粦為仁(William Dean)於1835年奉派去到曼谷,在華人社羣中傳道服侍。叔未士(Jehu Lewis Shuck)夫婦於1836年被差抵達澳門,另有羅孝全(Issachar Jacox Roberts)於1837年自費來到澳門;他們都在預備進向中華大地的時機。當英國佔治香港島之後,這三位美國浸信會牧者於 1842年陸續遷來,是最早踏足香港的宣教者。
羅孝全、叔未士、粦為仁,這三位美國浸信會牧者是最早在香港本地佈道植堂的。他們既有合作,亦各自發展;傳道既以粵語為主,也因粦為仁在曼谷學會潮州話、而開展潮州話事工。然而他們三人都心繫中華大地,心志並不在香港小島;因此留居香港不多年就都先後離去。結果最早開展的事工都因乏人主理而消沈,只有粦為仁奇巧地在長洲開展的佈道植堂,一直無間斷地延展至今。
事工停頓近四十年之後,浸信會牧者於1880年代重返香港,積極重拾佈道植堂;於1901年成立正式教會。這就是延展成長至今的「香港浸信教會」;由於堂會長期接連在堅道拓建基址,教會圈子慣稱作「堅浸」。香港浸信教會成為浸信會在本地佈道植堂的龍頭;是除了長洲浸信會之外,全港浸信會堂會之祖。最有代表性的早年分堂包括:尖沙嘴浸信會(1904/1939);香港仔浸信會(1905/1931);九龍城浸信會(1931/1939)。
九龍城浸信會現址教堂於1964年落成,擁有當年能容納最多會眾的大禮堂;這個紀錄保持了接近四十年。出於堂會的慷慨服侍及多種因素,數十年來教會界的眾多各式大型聚會,包括眾多神學院的畢業典禮,多借用「城浸」的大禮堂舉行。「城浸」以此服侍了全港信徒,其大禮堂也成為香港眾多信徒的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