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物我—物.地方
第 2991 期(2021 年 12 月 19 日) ◎ 生命教育 ◎ 龚立人
除客观环境外,天人物我的物指我所身在的地。所以,生命教育要培养人与地建立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微小角度,这是自己学校丶社区;大一点角度,这是国家;更宏大一点角度,这是全球。以下,我先从孩子经验讲起。孩子对地方的感官很强。他们以不同感官认识他们身处的环境,并从中建立他们的自我和人际关系。段义孚说:
透过聆听从他母亲的声音所代表的人类声音,婴孩掌握距离感。小童步行回校数次後,他就不需倚赖地图,而可以自己回校。他有能力想出路线。我们在城市某一陌生地方,在我们面前是一未可知之空间。在其中,我们只认识有限的地标,并连系他们的路线。最後,一个陌生城市和未可知的空间变成为熟识之地。抽象空间和没有重要性的地方变为具体地方,并充满意义。这一切是从学习而来,而不是靠正规指引。
第一,由感官建立的地方关乎一种归属感(a sense of belonging),而归属感对人的自我认识和身分建立扮演重要角色。归属感藉身体与感官在地方孕育出来的情感,而这并非纯理性和意识形态可以建立的。事实上,当下生态严重的破坏某程度反映出人与地方疏离的结果。第二,列斐伏尔(Henri Lefebrve)提出空间三元论,并从中指出空间并非赋予,而是生产。所以,我们要鼓励人在空间的自由活动,多由生活决定空间的内容。除了个人努力外,空间设计者要预留空间,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活动,给予空间意义。所以,休憩空间丶郊野公园等是重要的。
物的生命教育对学校意义可能是:(一)如何运用学校空间支援学习者的归属感和创造力;(二)如何建立学校与社区有意义关系,让学习者有更大的社会责任;(三)如何跳出自己安舒区,以勇气和尊重认识和发掘新地方。说回来,地也可以是危险的,所以,安全教育是不可缺。从此看来,生命教育所牵涉的课题比我们想像中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