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博物馆

2991 期(2021 年 12 月 19 日) ◎ 心灵絮语 ◎ 李碧如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一般中小学每年都为学生安排参观博物馆活动。不过,该如何参观,以何种心态前去,预先应作何准备,却并非学生才需要具备的条件,而是每个参观者都应事先调适,参观才有意义。

  可惜,不少香港人参观博物馆却只是慕名前往,以「免费喎」丶「唔好执输」的心态去趁热闹,结果,看是看了,却不知道看了甚麽,甚至,碍於欣赏能力所限而大出洋相。

  像M+博物馆希克展厅的「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出了中国从一九七二到二零一二年的当代艺术,藏品相当丰富,让参观者看到近四十年新一代艺术家不断努力摸索,想找出一条中国艺术之路,那些尝试大胆创新,虽然未必全部成功,但总是很有意义的探索,显出有一段时间,因着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艺术家亦能够百无禁忌作出各种尝试。

  据说,有人参观後竟下此结论:M+博物馆不值得去,展出的画很「咸湿」。所指不过是几张裸体摄影,画中模特儿戴着古装头饰,一丝不挂地排成不同组合;另外还有些行为艺术家赤裸着在长城行走拍成的照片。摄影作品虽然美感不足,但却充分流露那个时期反叛不受束缚的精神,而艺术最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啊!

  M+博物馆宣称「以香港中西荟萃的历史特色为基础,从二十一世纪的亚洲出发」,要达到如此宏大目标,必要先培养出有相应品味的参观者才行。博物馆颇有远见,设计了《十种观看的方式》小册子,教人怎样看艺术品:譬如用一分钟甚至三分钟去看一件作品,就可能有不同发现;又或者选一件作品,为它改个新标题之类,都能够刺激思考。

  有识货观众,高品味博物馆才有生存空间。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教会触觉】

【咀嚼圣经】

【城市心灵】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牧心世情】

【环回新界赏教堂】

【生命教育】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连载小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