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提亚留芳名
第 2991 期(2021 年 12 月 19 日) ◎ 环回新界赏教堂 ◎ 区伯平
马提亚是圣经人物,仅记载於〈使徒行传〉第一章。使徒听取耶稣吩咐,作祂的见证人;先想到补足原本共有十二人的团队。马提亚是候选者之一,结果被选中列为使徒。这就是圣经对马提亚的仅有记述,之後他像是消声匿迹似的。圣公会圣马提亚堂在元朗墟市沈着服务八十年,建立起天国福音的见证。
当新界范围归入香港之初,圣公会随即预备开展传道工作;最早的着眼点在西部,就是屯门至屏山及元朗一带。岂料时任主教在率队下乡布道中遇溺,计画受挫。直至上世纪三零年代中期,当成功在屯门成立教会之後,又再续放眼更远的地区。
那时爆发抗日战争,不少邻近香港的国内民众迁来避乱,其中聚居於元朗墟市的亦日渐增多。圣公会敏於时势,急切牧顾这些流离的民众;在一九三九年当机立断,短时间内到元朗租用屋宇,成立「福音堂」。元朗的位置固然隔涉,宗派亦不易调配人力支援;而两年之後战事延漫至本地,香港亦告沦陷。福音堂起初十年举步维艰,甚至曾有赖虔诚信徒及友堂同工来维持。
福音堂至一九五五年正式定名「圣马提亚堂」,也许在表述堂会不为人知的默默耕耘。教会在创设二十年之後终於得到现址土地,可以自建教堂,在一九六零年迁来,并且首次拥有全职驻堂牧者。现时教堂於一九七九年重建落成;教会珍重保存首座教堂的献堂碑,嵌於重建新堂的正门前,碑文下款「李郑肖珍女士立」。 此外贴附於新堂旁边是一幢「肖珍幼稚园」,可知这位女士与堂会的密切关系及重大贡献。
郑肖珍出身农村,得一位英籍女士资助,入读圣公会开办的协恩女校前身学校;之後进修师范,从事教育。婚後她居於元朗山边乡间的田园,一九三四年创办私塾,取名「灵爱小学」。郑肖珍热诚信仰,定规圣经课及唱圣诗是全校的集体学习,为日後圣公会来元朗开荒布道播下种子。
灵爱小学在一九三九年迁近元朗墟市,同年圣公会在此开设福音堂。郑肖珍是教会首次「牧区议会」的成员,在起初十年的艰苦处境中,她是坚毅维持教会的信徒领袖。至一九五八年,她将自办的灵爱小学献予教会接办,让教会拥有服务社会的事工;同时又将校园旁边的田地私产奉献,让教会拥有土地自建教堂。初建教堂具名郑肖珍立石为记,一九六九年在教会旁边开办学前教育,以「肖珍幼稚园」为名;这些安排不单为纪念她的无私慷慨,更要凸显信仰事奉的楷模。
据「新界神召会」网页解说,其创办同工於一九四九年由国内转到元朗,初时生活处境十分艰难。幸得郑肖珍闻讯帮助,绝不计较宗派,只求接待主仆;这才度过困乏日子,日後立足於屏山传道。
区伯平(撰文丶拍照丶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