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会屯门遗产

2983 期(2021 年 10 月 24 日) ◎ 环回新界赏教堂 ◎ 区伯平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在青山湾的西北岸边原先有一个「墟」,是邻近乡村的市集,也是渔港。上世纪初修筑青山公路乃依着青山湾的东北岸建造,结果在那前後年间,靠近这新的交通要道之处便形成了「新墟」;并且日渐发展旺盛,势头更胜前者。伦敦传道会与新界传道会於一九零八年在新墟创建福音堂;延展至今为「中华基督教会屯门堂」。

  上世纪後期开展拓建屯门新市镇,以至新墟的部分范围也遭收地发展,百年历史的屯门堂既经历扩建亦经历迁拆。觅地新建的综合服务大楼於一九八七年落成,开办的服务包括学前教育丶特殊幼儿及家庭服务等;现时堂会使用其中一楼层。

  屯门福音堂早在一九二零年附设启蒙馆,是伦敦传道会在屯门办学之始。由於提供的新式教育日渐受欢迎,於是在一九三一年扩充,建筑正式校舍,并且独立办理,定名「拔臣小学」,纪念捐资建校者的父亲。冯拔臣原是华侨,道济会堂的长老,也是新界传道会的初期宣教师。多年後中华基督教会承接伦敦传道会的事工,在屯门陆续增办中学及小学,都以「何福堂」为名。

  何福堂原籍广东省佛山,父亲应募远赴南洋谋生,在伦敦传道会设於马六甲的英华书院当印务工人。随後何福堂亦远赴英华书院求学,於一八四三年随着书院迁校而来到香港,毕业之後任职道济会堂传道。何福堂在一八四六年受按立,是历史上首名受按「牧师」(Reverend)尊衔圣职的华人。〔梁发在一八二三年受伦敦会按立为「宣教师」(Preacher)。〕轻铁系统的屯门支线在一九九二年通车,位於屯门新墟的「何福堂站」是唯一采用人物实名的港铁车站。

  拔臣小学及何福堂书院的范围原本是一片田园;以及北伐与抗日名将蔡廷锴避居香港的「泷江别墅」,别称「芳园」,建於一九三六年。别墅在一九三八年曾借予「广东国民大学」作临时校舍;後来中国共产党策进与其他人士在香港共建一所大学,别墅再次借予办学。这所「达德学院」由一九四六年秋季开校,至一九四九年春季被香港政府取缔,并收回别墅土地。学院曾有来自各地的各式学生接近一千人,亦有院长及教授两人参与筹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建中国新政府。

  伦敦传道会在一九五二年购置这片物业作培训及退修之用,定名「何福堂会所」;至一九六一年转赠物业予中华基督教会。曾经的教学大楼取名「马礼逊楼」,因着建筑特色及独特历史,已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旁边一幢俗称红楼的红砖屋,当年的教授及女生宿舍,取名「福堂楼」,现为中华基督教会的退休牧师宿舍。两幢楼房及旁边的凉亭,构成会所三古物。

  区伯平(撰文丶拍照丶绘图)

【要闻】

【教会之声】

【释经讲道】

【培灵奋兴大会 祷文】

【咀嚼圣经】

【城市心灵】

【字游行】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牧心世情】

【环回新界赏教堂】

【生命教育】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连载小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