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网上圣餐崇拜
分享神学意义及挑战

2980 期(2021 年 10 月 3 日) ◎ 要闻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丶天主教香港教区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已於九月三日在圣母圣衣堂主办「疫情下的圣餐崇拜/弥撒:挑战与回应」讲座,会上来自基督教及天主教的牧者一同分享疫情下举办圣餐崇拜的措施,并分享背後的神学意义及考虑。

  圣餐崇拜 堂会灵活处理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方克信牧师分享信义会对圣餐的理解,他表示圣餐为圣礼之一,期望信徒参与圣餐时,能提升对上帝的信和感恩之心丶坚固信徒羣体彼此相爱丶学效主耶稣以爱心服侍他者。此外,信徒应对圣礼存渴慕之心,当心灵缺乏丶被罪缠绕时,更要亲近圣灵,故信徒领受圣餐也发挥认信功能。

  疫情下,他留意到信徒呈现出三种表现,第一是接纳现况,等待疫情的影响过去;第二是对圣餐的渴慕不减反增,当教会提出解决困境的措施时,他们也乐意调节生活步伐作出配合;第三是期望教会有应对方法,在教会内外不时讨论如何与其他信徒同领圣餐。方牧师分享,由於各堂会羣体的独特性不一,信义会赋予堂会极大弹性及自主性,同工可以智慧处理堂会崇拜的问题。此外,除了举办网上崇拜外,教会亦安排信徒以预约方式返教会,在合乎法例要求的人数下领受圣餐,又或在可行情况下,由牧者家访时施圣餐。不过他坦言,该会曾探讨网上圣餐的可能性,由於有其他较少争议的做法,故暂时搁置施行网上圣餐。

  他形容,今次疫情是对信徒内在生命丶教会日常工作的试金石,教牧可反思如何在艰难境况下,按羣体所接纳的措施让他们坚稳前行;以及在非常态的日子中,思考信徒对圣礼的渴慕等。

  圣灵工作 不受物理阻碍

  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陈韦安博士指,当香港爆发疫情时,流堂(Flow Church)算是较早举行网上崇拜及圣餐之教会。他认为福音派教会的圣礼观,可分为圣灵的洗及人的水礼,意即耶稣基督本身就是圣礼,人经历上帝是藉着圣灵工作,至於圣餐则只是人的回应。

  面对疫情,教会实体崇拜及圣餐被迫暂停,教会纷纷改以网上直播形式让弟兄姊妹参与。陈韦安博士分享网上圣餐的神学基础,强调上帝恩典超越物理阻碍丶圣灵也不会被空间阻隔。他解释,如圣礼是上帝工作及建基於圣灵的权能,则信徒在圣餐中是被圣灵连结,而非被空间连结,故网上崇拜引致的空间及物理因素,应不会构成阻碍。

  他指出,记念的重点是信心,即人对上帝的信心和渴想大於派餐者。另外,疫情下圣礼更能连结信徒,同擘一饼丶同饮一杯时,反将不同地域限制的弟兄姊妹联系一起。「不只圣礼不被空间限制,更可突破空间困难来联合弟兄姊妹,当凭信心领圣餐时,更能有助教会合一。」最後,他提到教会的位格是信徒羣体而非建筑物,羣体虽散落在不同地方,但能凭同一心志领圣餐,故实体崇拜或场地不会阻碍圣礼施行。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教授罗国辉神父亦分享,天主教会在疫情下举办网上弥撒(崇拜)的经验。他指,网上弥撒某程度上可让信徒与教会保持联系丶参与教会的祈祷,同时支援他们在逆境中如常生活。随着疫情缓和,教会逐渐回复实体弥撒,惟网上弥撒仍有其意义,包括可支援未能亲身前往教会的有需要人士丶方便海外信徒参与,以及信徒可参与不同场合及团体的直播弥撒,丰富圣言的吸收等。

【要闻】

【教会之声】

【文林】

【释经讲道】

【培灵奋兴大会 祷文】

【咀嚼圣经】

【城市心灵】

【天地人和】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环回新界赏教堂】

【生命教育】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连载小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