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軌的另一頭


2868 期(2019 年 8 月 11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僑居吉隆坡的親戚致電,問我香港局勢如此混亂,有否想過移居外國?她又說知道我喜歡去星馬等地旅遊,連港人陌生的婆羅洲砂拉越也去過多次,不如索性移居大馬,喜歡熱鬧的首選吉隆坡、檳城或怡保;喜歡清靜的就選擇古晉或詩巫。

  她接着又說,現時只要將約港幣三十萬存入大馬當地的銀行,即可申請到大馬任何一個城市居住,在那裏可自置物業,亦可多買幾個租出。她說大馬生活費用低廉,港幣五千元也足夠一個月十分充裕的生活。

  我是在坐東鐵從尖東到沙田的途中在手電看親戚傳送來的「馬來西亞第二家園」的資料,的確引人入勝。未幾列車駛入獅子山隧道,我倏忽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在中文大學唸書的日子,每天坐火車上下課,必定經過這條隧道。那時坐的仍是柴油火車,火車穿越隧道前乘客多即刻關窗,避免火車曳出的煤煙走進車廂。

  這條鐵路是連接香港與中國廣州,所以曾稱之為「九廣鐵路」。 詩人余光中先生,因曾任教中文大學,而他又家住沙田,所以對這條鐵路也很熟稔,他也為這鐵路寫過一篇散文:「在香港,我的樓下是山,山下正是九廣鐵路的中途。從黎明到深夜,在陽台下滾滾輾過的客車、貨車,至少有一百班。初來的時候,幾乎每次聽見車過,都不禁要想起鐵軌另一頭的那一片土地,簡直是十指連心。十年下來,那樣的節拍也已聽慣,⋯⋯已經潛入了我的脈搏,與我的呼吸相通。⋯⋯」

  香港是我的家,生於斯長於斯,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對於鐵軌的另一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然比不上在內地出生的余光中,但奇怪的是即使在港英管治的歲月,港人的家國情懷竟遠比回歸之後強,背後究竟出了甚麼問題、甚麼差錯,真的要好好反思。

  這條鐵軌猶在,但柴油火車早已絕迹,連乘此鐵軌上大學的年輕人,心中對鐵軌的另一頭,不單沒有十指連心,有些甚至充滿怨懟仇視,這也是今日當政者需要正視的現實。

  但無論如何,這地方是我們家園,她曾經美麗過,將來仍然要美麗。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和珍惜這地方。大馬誠然不錯,值得我一去再去,但那地不是我的家園。惟有香港,儘管今日百孔千瘡,她仍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