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乐章

2882 期(2019 年 11 月 17 日) ◎ 阡陌上的邂逅 ◎ 黎海华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1861~1941)

  西西小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敍事女主角是葬仪化妆师,无独有偶日本作家青木新门自传《纳棺夫日记》,写入殓师故事。从最初的恐惧,到泰然自若,心生悲悯,至终彻悟生死。作品因被改编成电影《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而畅销。青木新门认为过去的人多半死在家中。他们病重不能摄食,任由身体像枯枝一样瘦下去,如同晚秋枯叶散落的自然。古代修行人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便断食减食至弥留,安然而死。现代医疗机构有许多维生延命设备,却未给人对死亡进行思考的馀地。改编的电影并未着墨於哲理探讨,探索的是死者家属因亲人离去而増进的关系,让死者体面入棺的人文关怀。书中主角是落魄诗人,电影主角大悟则是大提琴手。主角都因从事纳棺师工作而不安,还要忍受周边人的偏见。二者同样因工作历炼,面对死亡而发现生命全新的意义。日记主人翁原经营一家咖啡店,铺子倒闭後与妻子吵架,妻子把一张报纸向他扔过去,他才看到纳棺夫的招聘广告。电影主人翁大悟则因交响乐团解散,碍於生活压力,告别梦想,搬回老家。他循「服务远行者」广告求职面试,才知道这份工竟是纳棺师。

  大悟父亲在他六歳时因外遇离家出走,母亲则几年前过世,他未及见最後一面。起初他无法适应这份工,经常呕吐。身上难闻的气味进澡堂怎麽洗也洗不掉。他渐渐发现纳棺师不只是帮死者更衣梳洗化妆而已,在一片悲伤的情绪里,他的存在是一股安慰安定的力量。他发觉死亡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命运,季节的交替丶候鸟的迁徙丶鲑鱼逆流返回出生地产卵,天下万物都有定时。镜头下大自然四季变幻,让观众缓缓品赏生死气韵。幽扬的大提琴配乐貫穿入殓礼仪,驱散了死亡阴影。当妻子知悉大悟隐瞒她的职业,愤而回娘家。然而她逐步走近他的职场,目睹大悟的敬业专业:如何温柔的替死者净身化妆,为亡者进行最庄严温暖的送别礼仪,并得着家属的感激。她至终接纳了他。

  这时他辗转收到父亲死讯,挣扎半天选择了饶恕,前往认遗体。掀开白布是一张如同陌生人的脸孔,他一如往昔拨开死者紧握的双手,瞬间一颗圆滑白石子滚了下来,正是他孩提时送给父亲的。正如他也保留当年河畔父亲送给他的大石头。都是感情的寄语。原来父亲离家後孤独地在港口工作,因愧疚而不敢踏入家门。大悟第一次在告别式上流泪,边整理仪容边啜泣。送别了至亲,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石子交到妻子手心里,大悟双手一起紧紧握住放在她隆起的肚子上。

  黎海华(文.图)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E疗行传】

【九龙半岛赏教堂】

【城市心灵】

【平视人生】

【广荫颐养】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谁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