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唱诗与上主相遇
第 2871 期(2019 年 9 月 1 日) ◎ 教会之声 ◎ 许开明
圣乐主日 小时候,我住在福建农村,妈妈临睡前爱在牀边唱诗,昔日情境,记忆犹新;初时听妈妈唱诗,不甚欣赏,更颇有反感;後来听惯了,我把妈妈的歌声当作催眠曲,发觉她唱的闽南圣诗悦耳动听,诸如,〈至好朋友就是耶稣〉丶〈耶和华是我牧者〉丶〈我心实在赞美〉等,她的歌声至今还留在我脑海里!六十年代初,我和妈妈从福建来到香港,目睹妈妈面对着接二连三的人生打击,陪伴着她的几首《闽南圣诗》成为了她的帮助,在颂唱圣诗中,她与上主相遇,重新得力!长大後,我跟妈妈一样,也喜欢唱圣诗,并常以唱诗为乐,在唱诗中,与上主相遇,得着莫大的属灵喂养。自幼在教会中成长,经常出席主日崇拜和教会聚会唱诗;亦曾参加过诗班和基督徒学生布道团;七十年代末就读於香港圣乐学院,使我加深对圣乐的认识;近年应邀在神学院教授「崇拜神学」,笔者深深感受到圣诗在圣乐事工上的重要性。圣乐在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圣诗更是上主赐给人的宝藏。翻开圣经,不难发现,圣经作者注重诗歌,从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唱的「井歌」(民二十一17)到《诗篇》,都是可唱的赞美诗。旧约时期,音乐事工乃由专业人士所负责。两约之间,崇拜包括了四个主要内容:读律法书丶教导丶歌唱丶祷告。新约时代,保罗劝勉初期教会 「当用诗章丶颂词丶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五19)。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指出教会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圣经;另一部是圣诗。当中两者均有「圣言」, 他亦进一步说,圣经与圣诗的内容是用一般人能明白的言语。在崇拜中,上帝就能直接藉圣经向众人说话,会众也可直接以诗歌向上帝回应。马丁路德於一五四四年在托尔高城(Torgau Castle),他指出「在基督教崇拜中,只应让亲爱之主自己通过其圣言与我们说话,以及让我们在祷告与歌颂赞美之中与祂说话,舍此之外别无其他。」与马丁路德同期,同样影响深远的神学家加尔文也认为礼拜中的祈祷有两种,一种是只用口语祈祷;另一种是以诗歌来祈祷,加尔文体认音乐的力量,说「歌曲有很大感情的力量与活力,来激起或使人心火热,以便以猛烈热情的心呼求或读美上帝」。
从崇拜学角度来看,不论是哪一种崇拜模式,「崇拜」的真义总在於「与主相遇」;所谓「与主相遇」,就是会众的心灵在崇拜里得以看见主,亲近主,继而得以在心灵里与主相交。所以「主日崇拜」当着重透过赞美与学道等程序,叫信徒与上主相遇,生命得着建立丶更新和激励。磁石与铁相遇,就会彼此吸住。一男一女的相遇,若然结合起来,便会开花结果,组成家庭。崇拜中,人与上主相遇,也会产生正能量,这是一种属灵的现象。认识我的人,知我无歌不欢,正牌唱歌发烧友,特别是唱圣诗,在崇拜中,我常透过美丽的歌词,美妙动听的乐曲,与主相遇,藉此提升灵命,感谢主,当我唱诗时,我感到信主的人十分幸福!
许开明(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主任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