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照顾成为一种压力

2852 期(2019 年 4 月 21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一位退休女校长,写了一本书,分享她在过去几年独力照顾患脑退化症的父母及思觉失调症的姐姐,她在书中称自己是「领跑员」,虽是筋疲力竭,有时甚至压力大到噩梦连连,但看到两老得在尊严和爱中走完人生路,自己也觉值得。

  法国电影《爱》(Amour, 2013),讲述一位退休钢琴家乔治及妻子安妮,本是相敬如宾,生活过得很惬意,谁料安妮突然患上脑退化症,恬淡幸福的生活起了波澜。患病的安妮,不单记忆力衰退,无法与人沟通,後来更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这为丈夫的构成极大的压力,两人在爱与死丶尊严与解脱之间寻找生命的出口。

  因着爱与责任,丈夫乔治起初选择独自看顾妻子,但渐次感到有心无力。安妮患病後,也由一位气质优雅的淑女,逐渐成为一个行将就木的病人,跟以前判若两人。有一次,乔治喂安妮喝水,安妮却企图以「渴死」自杀,这情景触动了乔治抑压已久的情绪,差点儿失控起来。

  电影中这一幕十分震撼,平日彬彬有礼的乔治因太太拒绝喝水而大发雷霆,大力甩开了妻子安妮:「我快没耐性了!」然後掰开安妮的嘴,把水强灌进去。这一幕反映照顾者在心力交瘁情况下,内心那份躁动与不安。至於受照顾的安妮,也容易感到内疚和歉意,认为自己是一份负累,以至想提早结束生命。

  读着校长朋友的稿件,令我想起这套电影,事实上每一位照顾者都承受着莫大的压力,不单是体透支,同时是心灵超载。爱给予动力,同时也产生不少执着,包括责任感的执着,处理手法的执着,对逝去日子过度缅怀以至对「自尊」的执着,凡此种种皆容易带来痛苦,由此为生命的最後阶段带来苦痛丶不安和抑郁。

  电影没有为这矛盾提出任何解脱的方法,也许现实生活中,在照顾者及被照顾者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份张力。只是电影内出现一只鸽子,两次飞进乔治和安妮家里,这鸽子具有象徵意义,面对心爱的人,更要让爱得以自由,在呵护的同时,要学会放手,予自己及对方自由,就好像那鸽子,穿过黑暗,走向外面的光明天地。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E疗行传】

【HeHeSheShe】

【九龙半岛赏教堂】

【净山清泉】

【城市心灵】

【平视人生】

【广荫颐养】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画出深情】

【谁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