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
—陈金表弟兄
第 2817 期(2018 年 8 月 19 日) ◎ 广荫颐养 ◎ 施晓珊
《生命故事系列》对「耶稣基督的仆人」来说,最期望得到的是甚麽?最感到鼓舞的又是甚麽?
广荫颐养院有位弟兄,双手手指关节痛楚,但仍然坚持写作。一张张白纸上,密密麻麻都是字,写的是与神的相遇丶相知。这位弟兄名叫陈金表,他还有一个笔名——陈以太。教会的弟兄姊妹喜欢亲切地叫他以太。
一九三四年圣诞节之前,宋尚节博士到福建省永春县布道。以太的父亲适逢有事进县城,被人强拉入会场听道,谁不知深受触动,悔改信主,成为全村第一个信主的人。
「以太,你在哪个时候信主?」
「家父信主後第二年我才出世,当时父亲在菲律宾工作,母亲和其他家人尚未信主。直至一九四二年,宋尚节博士的弟子陈一灵传道来我家乡主持布道会。这次,圣灵感动祖母丶大伯母丶二伯母丶四叔母及家母五人连邻舍共十五人信主。我则在一九五三年的一次聚会悔改信耶稣,当时约十七岁。」
如今,以太已年过八十,口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宋尚节」这位将福音带进他家乡的布道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到中国的穷乡僻壤传福音,宋尚节到底是甚麽人?
原来,宋尚节生於牧师家庭,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美国取得化学博士学位。按他的才学,如投身科学领域,必有所作为。但在回国途中,他想起腓立比书三章七节:「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他把象徵博士荣誉的金钥匙和奖章,从轮船上向外一抛,扔进太平洋。
在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中,神大大使用他在中国各地传福音,带领十万人悔改信耶稣,以太一家便在其中。
宋尚节的墓碑有一行字「耶稣基督的仆人宋尚节安息之所」
「以太,你十七岁信主,至今已跟随主数十年了!」
「一切全是主的恩典。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却都是我的真实经历,让我深知主同在。小时候,我患有皮肤病,拖了七年都不好,後来给陈一灵牧师按手祈祷,便立刻康复。中学时,我因为曾停学两年,担心考不上高中,便祈祷求神赐智慧,竟顺利考入厦门有名的中学。後来我因缘际会来到香港,却因体弱而无法长时间工作,主让我得到弟兄潘圣民医生的细心诊治,身体有所改善,可以做石油气送货员,赚取收入供养家人。」
「在我三餐不继之时,圣经的话成为我的帮助。记得有一次,我身上的钱只够买两个面包,若早餐和午餐各吃一个,晚餐就没有着落。我很苦恼,这时脑中出现一句经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便很有信心,相信神会供应。果然,当天下午,教会弟兄说我为教会抄写的文字很好,要给我报酬,晚餐便有着落了。」
「在我五十岁那年,圣灵提醒我要为主做更多。我想,自己已年届半百,又无神学知识,怎做得到?」
以太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他半生劳碌,以微薄收入担起全家九口的生计,手停口停,怎会有心力为主做更多?
「但圣灵提醒我,赐人智慧的是谁呢?我没有专心寻求祂,就认定不行吗?智慧从神而来。於是我立志每天下班後,读经祈祷六小时。如此坚持多年。我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晚上无法入睡,因以前彻夜看圣经,不睡觉,成了习惯。」
对照宋尚节的事迹,发现以太有不少地方都深受其影响,列举几点:
宋尚节小时候便信耶稣,但在经历圣灵的浇灌後,才说「这是我灵性的生日」。以太有一篇讲章,题目是「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他说:「当我们远离神,死在罪恶过犯中,在神面前我们就没有年日可计算,等到我们悔改归向神,与神有了交通,那时才是我们属灵年日的开始。」他的看法,和宋尚节很相近。
以太说,他小时候便有勇气带亲友一同唱诗祈祷,又经常讲《圣经》故事给小朋友听,如大衞打歌利亚丶乌鸦叼饼给以利亚吃;以及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等,众人戏称他为「臭头牧师」。(注:「臭头」即头癣)。宋尚节小时候也有代替生病的父亲讲道的经历,被人戏称为「小牧师」。
退休後,以太经常到中国内地传福音。他说,主大大使用他,使很多人因他传讲的道而信耶稣,荣归主名。如今入住广荫颐养院,日子平静安稳,但仍每天坚持写作,与人分享信仰,充分发挥生命的价值。
对「耶稣基督的仆人」来说,最期望得到的是甚麽?最感到鼓舞的又是甚麽?
《生命故事系列》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广荫颐养院」长者在回顾过往生命历程中,审视和整合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人丶事丶物,展开与神丶与人的深情对话,写成这个《生命故事系列》,每月第三个礼拜在《基督教周报》刊登。今期是本系列的第一篇,从中,读者看到信仰如何支持长者以正面的态度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