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力湾仔堂
第 2817 期(2018 年 8 月 19 日) ◎ 四环九约赏教堂 ◎ 区伯平
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的宣教者,马礼逊在一八零七年来到中国;那是中华帝国满清皇朝能够强力管制外来人士的年代。後来马礼逊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设立支援基地,为向华人传道作更多预备;包括成立「英华书院」。当英国占治香港之後,中外关系情势大变;当时英华书院的校长理雅各(James Legge)随即在一八四二年将书院迁来新建的维多利亚城。
理雅各来到香港之後,为了对应西方人士的灵性需要,先於一八四四年建立一所英语教会;这就是延续发展至今的「佑宁堂」(Union Church)。此外尚有随着英华书院迁移至香港的华人学生,理雅各为他们另外安排中文聚会。这个独自聚会的华人信徒羣体,後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华人教会,就是延续发展至今的「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可以说,香港历史最悠长的英语教会及华人教会,都是理雅各的事奉成果。
当初随着马六甲英华书院迁移至香港的华人学生之中,有一位名叫何福堂,他後来担任教会传道,并於一八六四年受按牧师。何福堂是中国教会历史上的第二位华人牧师,也是香港教会历史上的首位华人牧师。何福堂起先是理雅各的学生,後来与理雅各又成为亦师亦友的紧密合作同工。
在一八六三年,就是何福堂受按牧师的前一年,理雅各和时任传道的何福堂都留意到湾仔区的渐次发展,而社会形态杂乱。他们深感这地区民众的灵性需要,於是合力在湾仔成立教会,称为湾仔福音堂;这就是延续发展至今的「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湾仔堂经过多番发展,在一九五二年购地建堂,成为现时的模样。
佑宁堂丶中华基督教会合一堂丶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这三所教会都具有共同的理雅各渊源。直至不多年之前,这三所堂会每年都举办一个联合聚会,志记大家的共同会祖。
区伯平 (撰述丶绘图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