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好汉在西区
第 2787 期(2018 年 1 月 21 日) ◎ 四环九约赏教堂 ◎ 区伯平
维多利亚城的中环区域,由建设城市起初已经订立为军事丶殖民政府及西洋商人的专属地带;於是华人只能够移往偏旁位置,到上环及西环立足。结果形成城市的行业分布:上环及西环的海旁排满了上落货物的小码头,海旁街道面对码头的一侧都是货仓,而在海旁後面岸里头的街道则布满了批发业。这个城市建设的格局维持了一百多年,痕迹一直存留至今。
香港建设城市不久,码头丶货仓及批发业都集中在西营盘一带。这些行业都需要大量搬运工人,因而催生了庞大的就业机会,吸引了香港旁边广东省的大量贫苦大众到来碰碰生机活路。这些到香港来的外乡人由於离乡别井,人生路不熟,又加上中国各地语言不通;他们多会追随乡族及语系族羣而聚居,以便较易取得照应。西营盘就成为大量来自潮州及汕头地区人士的聚居营生地区。
西营盘,码头与货仓及批发业,潮州人;三者差不多可以划上等号,这个笼统印象至今依然大致可靠。在西营盘一带营生的潮汕人士固然有成功富裕的商人,其实也是由於这些商人的生意需要和引介,才逐渐带来了愈来愈多家乡人。然而当年到来香港的潮汕人士,必定以劳苦阶层居多。这些人士多不懂得华人社会主流日用的广州话,不易融入较广阔的社会;不少人心灵孤零凄苦,较易因利益而发生冲突。
潮州及汕头籍贯的信徒来到香港营生,由来已久。其中的浸信会人士由一九四八年开始在西营盘开展传道工作,对象就是原籍潮汕地区丶日常生活操潮州话的居民。这个浸信会信徒羣体最初由八个人开始聚会,至一九五一年正式成立教会;又在一九六四年迁至现时的自建教堂。七十年来,香港(西区)潮语浸信会标志着基督教会以母语服务社区,服务独特族羣的努力。
区伯平 (撰述丶绘图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