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書亞記》看應許之路


2739 期(2017 年 2 月 19 日)
◎ 文林 ◎ 張義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約書亞記的主題之一是記載以色列人如何成就神的應許,約書亞記二十一章四十三至四十五節是從第一至二十一章記載的戰爭和得地的過程中,幫助信徒總結經驗,從而理解神應許的內容及其實踐過程。

  首先,在應許的內容上,對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應許包括應許地及在其上安居的生活,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是所有以色列人的實際生活處境。而對現今信徒來說,應許地不再限於當時的迦南地,而是國度,一個與神同在的國度。而這個與神同在的國度不單只是將來死後進入的天堂,與主同享永遠的平安,這只是目的地。更重要的應許其實是邁向這目的地的過程,這過程包括神揀選我們成為神子民的福氣,以及在我們的生活場景中如何被神建立成為神子民,活出神子民的使命人生,從而吸引身邊未認識神的人回轉歸向衪。

  但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和新世代不同,我們自小成長在無神的世俗世界中,我們被物質生活及個人主義佔據,社會教導我們的生活目的只為自己,而不是為神作工。而且,我們大部分人都未曾經歷過曠野的訓練,我們不懂得在逆境艱難中及在日常生活中倚靠神的看顧和供應。並且,基督信仰其實已被邊緣化,信仰只佔我們生活的一小部分,我們可能只是禮拜日返教會親近神一、二個小時就覺得足夠,我們可能只在頭腦上認識神,卻未曾經歷過約但河的真實拯救經驗,以致我們未能真正認識神的豐盛恩典,更遑論要擁抱和實踐神子民的身分和使命了。從這個角度看,現今一些信徒缺乏動力去回應神的邀請,會否就是不太理解和明白神的應許究竟有幾大的吸引力呢?

  其次,約書亞記用了不少的篇幅叙述實踐應許的過程,正要告訴我們實踐應許的過程比成果同樣重要。所以,即使新世代及我們未必可以兌現全部的應許,但在神眼中,衪的應許必然全部實現(二十一45)。然而,應許兌現的深度和闊度就視乎我們如何回應衪的邀請,就好像約書亞記第十五至十七章記載了三種子民對未得之地的反應一樣:有信心回應的迦勒、有勇敢爭取不配恩典的女子押撒及西羅非哈的女兒,但也有收到小小祝福就滿足,不再爭取餘下未得之地的約瑟子孫。他們的選擇成為我們的借鏡,讓我們反省我們現今生活的取向和屬靈光景,然後檢討我們往後的生活是否繼續滿足於現狀,或是願意為神繼續踏上這條應許的路?我盼望當大家發現神的應許和我們的實際回應出現差異時,能幫助我們重新檢視現在的生活模式,從而作出合適的改變。

  那我們該如何作出改變呢?有兩個建議供大家考慮。第一,我們要花時間與神建立關係,讓我們的信仰不再停留在「心裏相信,口裏承認」,而是願意被神塑造我們的生命,重建我們的身分使命。方法就是在我們的逆境中和日常生活中學習去倚靠神,就正如神如何在曠野訓練以色列新世代每天倚靠神來生活一樣。更具體的方法是邀請神陪伴我們重讀自己的生命故事,醫治昔日一些成長的傷痕或重建一些不合信仰的價值觀,從而經驗一手信仰的恩典拯救,藉此被神重建我們的身分使命。如此,我們的信仰才變得真實,有血有肉,有面對人性黑暗的時刻,但又經歷神恩典赦免的時刻;如此,我們才能像新世代甘願為神接受割禮一樣,真心地擁抱及活出神子民的身分使命,才會發現生命原來可以如此精彩。

  另外,我們願意以行動回應神的吩咐,實踐應許的路,就是在我們各人身處的場境中(如家庭、職場、學校及教會等),及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神子民的身分使命,就自然吸引身邊人認識神。又或甚至我們可以為神「爭戰」—轉化世俗的文化為基督的文化。方法是由小處做起,由自己做起。例如我們身邊的同事或同學能夠自然地分享每週星座運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學習主動地分享信仰;若不習慣分享信仰的話,我們可以由自己的生活開始操練,例如每天為生活上的開心事感謝神,然後向人分享你的開心事,慢慢建立這種感恩和分享的習慣。又例如當同事邀請我夾錢買六合彩的時候,我除了選擇參加或默然拒絕外,可以在另一個場合主動地邀請同事籌款做善事或助養兒童,讓他們體驗善用金錢來祝福有需要的人的喜樂。這些小小的例子正展現我們在小事上可以有不同選擇,以吸引身邊人去認識令我們不同的信仰內容。

  約書亞記除了記載得地的應許及領導的學問外,或許,以色列新世代如何踏上這條應許之路也可以吸引大家勇敢地踏上同樣的旅程,像新世代一樣,倚靠神活出神子民的身分使命,活出精彩的人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啟思】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