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稱義做好祭司
—紀念馬丁路德改教的傳承


2739 期(2017 年 2 月 19 日)
◎ 教會之聲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馬丁路德神甫於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德國威登教堂張貼九十五條,反對羅馬天主教販賣贖罪券的錯謬和教宗至高無誤的權威。由於路德對因信稱義福音的闡發,成為改教運動的原動力,引致教會改教的浪潮。馬丁路德提倡因信稱義的福音,固然不是馬丁路德個人的發明,而是他對保羅在《加拉太書》和《羅馬書》教義的申述。誠如保羅所說:「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如今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着耶穌的血,藉着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羅三23-25)又說:「人稱義是因着信,不在遵行律法。」(羅三28)

  至於保羅有「因信稱義」福音的立論,這並非出自他個人的發明,而是有「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的舊約聖經根據,因為「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上帝,他的信就算為義」(羅四4-5);又說:「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有的上帝,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羅四17)。所以我們有稱亞伯拉罕為「信心之父」。然而亞伯拉罕雖是信心之父,但「因信稱義」亦非亞伯拉罕所發明,而是出於上帝的賜福:「亞伯蘭信上帝,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十二6),所以因信稱義可說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恩典。

  因信稱義既是上帝賜予人類的恩典,而此種恩典絕非是一種抽象信仰的思維和感覺,而是人與上帝關係和身分的轉變。就如彼得所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所以在宗教改革時代,不但高舉因信稱義的福音,同樣宣示「信徒皆祭司」的身分,表明信徒身分的尊貴非教宗、聖職人員和可捐錢買贖罪券的富人所獨有。事實上信徒皆祭司亦非出於使徒彼得的發明,而是出於上帝賜予亞伯拉罕後裔的恩賜:「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5-6)

  一個做上帝祭司的人就是要「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耶穌基督。馬禮遜牧師做好祭司於一八零七年來中國宣揚耶穌基督,所以今年正是馬禮遜來華二百一十週年的紀念。郭士立牧師因為受到馬禮遜牧師的感召,於一八二七年東來宣教,這是信義宗教士來華宣教一百九十週年的紀念。又因着郭士立牧師的鼓勵,致有信義宗瑞士巴色會(崇真會)、德國禮賢會於一八四七年各派兩名教士來到香港宣揚福音,所以今年亦是崇真會和禮賢會創立一百七十週年紀念。在此可見凡我華人基督教會的創立,都是出於上帝因信稱義恩典,和信徒皆祭司恩賜的一種見證,深願香港教會眾弟兄姊妹在救恩歷史的長河中,藉因信稱義作好祭司加力宣揚和傳承。

  李志剛(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前區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啟思】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