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之心
第 2772 期(2017 年 10 月 8 日) ◎ 平视人生 ◎ 苏永权
多年前,一次乘坐巴士,我是坐着较靠近门口的位置,车上已颇为挤迫,那时仍未有甚麽关爱座或优先座位的设立,在中途站一名发染金色的青年人上车,他身穿鲜色花裇衫,颈项挂着一串粗金链,他蹒跚的抓着门旁的扶手,行动缓慢地攀上车,再从口袋里,拿出八达通付车费,巴士开动了,他只能颠簸地一步一步的走进车厢,原来他的右脚较短,要靠高垫鞋帮助行走,巴士突然一刹掣,他差点儿站立不稳,好不容易才再握着扶手而不致倒下,这时一位坐在他面前的中年妇人从座位中站立并说:「你坐吧。」,附近乘客的目光似乎都落在这男子的身上,他像是听不到,没有以行动作回应,仍是摇晃地握着扶手站着,过了一阵子,因我也坐近他的旁边,我便一言不发地站立起来,走到门口附近站着,也没有跟那男子有任何眼神交流或接触,他便施施然地坐下来。其实,让座当中包含着「施与受」的关系,但如果接受者有点儿自悲之心,会觉得施予者会有施舍之心,当中两者的地位便可能会有高低之分,再加上旁人的目光,都会令接受者感到压力。而让座本身应是发自内心,如施予者不愿意亦难以强迫。近年不少公共交通工具甚至食肆都会设置关爱座或优先座,希望鼓励乘客或顾客主动让座,然而此座位却成为一些争拗之源,有年轻乘客坐在关爱座可能会被有需要的人责駡,甚至被人拍照放到网上成为「网络公审」,所以现在有些车厢,虽然站满乘客但关爱座仍是空空的。有人认为如像泊车的残障人士停车位,如非残障人士泊了,便会被抄牌或锁车,这样强制性的阻吓性惩罚,可能会引起社会更广泛争议。
目前关爱座只是一个「温馨提示」,如果关爱座只变成一些提示的标语,而非贴在座位上,又如每人都有一颗让座之心,每个座位可能是关爱座,这个可能是公民社会的最高情操。
「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