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妇人的信心
第 2765 期(2017 年 8 月 20 日) ◎ 释经讲道 ◎ 李家强
(太十五21-28)马太福音十五章二十一至二十二节提到,耶稣在推罗丶西顿遇见一位迦南妇人。「推罗丶西顿」是外邦人的地方,曾经被上帝咒诅(摩一9-10;珥三4;赛二十三)。耶稣在迦百农传道时,也曾因许多人的不信,而引用「推罗丶西顿」作教导(太十一21-23);另外,犹太人与迦南人也是世仇。因此,从马太笔下所形容妇人的背景——推罗丶西顿丶迦南人,信息明显是向当时的犹太人传达,让他们明白耶稣帮助这位妇人的意义。
一.先确认信心的对象,然後提出请求
经文描述迦南妇人寻找耶稣的目的是因为她的女儿被鬼附,而且很痛苦。妇人祈求耶稣帮助之先,称呼耶稣为主。倘若我们留意经文,我们会发现迦南妇人三次与耶稣对话都称呼耶稣为「主」。
第二十二节,迦南妇人除了称呼耶稣为「主」外,也称耶稣为「大衞的子孙」,因为,犹太人知道弥赛亚是大衞的後裔。从马太福音的铺排,第十五章所提到的迦南妇人是第一个在非犹太人地区公开承认耶稣的外邦人,而且也是第一个在公开场合呼喊求耶稣帮助的人。
迦南妇人对耶稣两个的称呼——「主」丶「大衞的子孙」在信心的祷告上,迦南妇人是先确认信心的对象,然後提出请求。可见,这位外邦的妇人非常重视耶稣,视耶稣为主之外,也明白救恩的出处是大衞的子孙——耶稣基督。
二.先认识自己本相,然後明白主的心意
第二十三节,当耶稣经过时,有一位妇人喊着说:「主阿!大衞的子孙,可怜我。」可怜,希腊原文eleison,意思就是怜悯,福音书常用「怜悯」这个字来描述被鬼附的情况。第二十五节,当她见到耶稣便说:「主阿,帮助我。」这是彼得在水面上向耶稣呼喊:「主阿!救我。」(太十四30)一脉相承。彼得因风浪甚大就害怕,迦南妇人也因女儿被鬼附就甚苦而呼求耶稣。
人生在世,害怕和困苦会常常出现。圣经里,每当人出现不同的害怕和困苦时,目的都是希望让人认识自己本相和限制,从而显出上帝的大能,明白主的心意。例如:旧约时代,亚伯拉罕离开家乡吾珥丶摩西带领以列人出埃及丶但以理被困於狮子坑丶约书亚攻打耶利哥城;新约时代,保罗因向外邦人传福音险些屡次丧命丶彼得向耶路撒冷教会报告所领受的异象等。
三.先不住的祈祷,然後领受主的恩典
迦南妇人曾经两次求耶稣解决她的害怕和困苦,耶稣却没有即时或直接的回应,反而使用其他的方法回应,这是要考验迦南妇人的信心。第二十五节,迦南妇人第二次的呼求,耶稣却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第二十六至二十七节提到「狗」,圣经希腊原文kunarion就是指「小狗」,是指被养在家中,保护家人的意思。圣经也有出现其他「狗」字,希腊原文kuon「狗」,有作恶的人,礼仪上不洁,不够资格的意思(太二十二15;腓三2;启二十二15)。所以,犹太人的文化,会以「狗」称呼外邦人。
耶稣以「狗」来回应迦南妇人的祈求,是要试验妇人的信心。耶稣提到的狗丶儿女丶主人,则说明福音是先传给犹太人,後给外邦人的次序。第二十七节,妇人听到耶稣的话後,她以「狗也吃桌子上掉下的碎渣」来回应耶稣一席话。可见,迦南妇人不但表面上认识耶稣是主,她的内心也散发出一份对耶稣的肯定和信心的坚持,从而不住的和不灰心的向这位以色列丶犹太全地及撒马利亚,并且是全宇宙的主祈求。最後,这位外邦的妇人得到耶稣称赞为大信心,被鬼附的女儿也被医好了。
虽然在信心的祷告里,许多时候我们可能较多获得沈默的回应,甚至与我们所祈求的不同。迦南妇人信心的高峰反映在第二十七节「碎渣儿都够」。上帝的恩典大过我们所想所求,愿我们能较正焦点藉信靠赖主恩,定晴仰望那位创始成终的主,确信上帝的恩典就是连碎渣儿都足够。
李家强(路德会圣雅各堂牧师)·圣灵降临後第十一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