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视野
第 2765 期(2017 年 8 月 20 日) ◎ 教会之声 ◎ 陈培德
对於信徒和牧者来说,阅读很重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实问题是:当前在复杂多变和网络泛滥的世代中,此地绝大多数信徒和牧者在生活上,却极其缺乏阅读,这才是信徒抱怨教导「泡沫」丶「离地」;或是无力去践行信仰的根本原因。笔者去年读了一本有趣的中译好书,题为《像史家一般阅读──在课堂里教历史阅读素养》(Reading Like a Historian: Teaching Literacy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 2011),原着由哥伦比亚大学所属的教师学院出版社出版。三位史学和教育专家Sam Wineburg丶Daisy Martin 和Chauncey Monte-Sano携手撰写,目的是针对在初中和高中学校讲授历史科的老师们,在传统史学和教育研究和训练以外,给他们一个对应当代议题的教学示范。全书共分八章,每章环绕着一个美国的历史问题,包括拓荒丶殖民丶电力与妇女劳务丶公车与种族隔离丶古巴飞弹危机等实例,教导读者如何探究史源与史料脉络化,为史学阅读丶教学与思考取径,作成颠覆性认知和批判性阅读。
读此书让笔者不期然慨叹,何时华人教会的信徒和牧者也可以像史家般阅读,在面对史实或当前新闻事件,乃至工作及生活琐事,都能有像圣经学者般的能力,看清事件来龙去脉,透析本质,有效地处理过去和现在的复杂性,面对今天,面向未来!
早在一九八四年,斯托德牧师(John Stott)出版了划时代的经典着作Issues Facing Christian Today(中译:《当代基督教与社会》)一书,前瞻性地向那个年头的信徒提出了十六个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没有广泛和恒常阅读,这位住在伦敦West End的世界级教会领袖,如何能提出他的识见?
当红作家杨腓力(Philip Yancey)在二零一零年完成了他的着作《恩典现场:在破碎世界中寻找上帝》(What Good is God?: In Search of a Faith that Matters)出版,这是他写作风格转型的作品(或说回复他记者写作的风格)。书中他邀请读者与他一起,在世界各处寻找恩典的痕迹。透过他对救恩的深度认知与识见,为读者献呈了十个关於恩典的感人故事,分享了十个数算恩典的信息。
谁说书本没落?笔者却认为不肯阅读的人才是个「活死人」!喜爱阅读又读懂了的人,活着充满生趣!最近因对同性婚姻表达看法惹上麻烦的毕德生老牧师(Eugene H. Peterson),在十一年前出版了部奇书Take and Read: Spiritual Reading : An Annotated List(中译:《点・阅:毕德生的藏书阁》),书中他开列了十九张书单,合共二百多本书,包罗好书各式各样,值得借镜。阅读与视野,他作了上佳示范!
陈培德(德慧文化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