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潘霍华生平
从历史探究其神学观
第 2765 期(2017 年 8 月 20 日) ◎ 要闻
思道平台已於七月二十八日假基道书楼铜锣湾店举行「牧者•潘霍华说书会」,由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邓绍光博士介绍其着作《牧者•潘霍华》一书,藉此阐述神学家潘霍华部分神学观,提醒信徒须具批判思维参考坊间书籍,才可客观地认识他的生平。
网上对潘霍华的身分和背景众说纷纭,有言他是行刺希特拉的刺客,甚至传言他组织军队推翻希特拉政权等。邓绍光博士反驳,潘霍华参与谋反希特拉小组,并不等於他参与前线行刺计画,认为不少人因逻辑错误而误解了他,也歪曲了史实。他认为,了解潘霍华生平史实需倚靠德国学者帮忙,同时要认识一九三零年的德国历史和希特拉上台的原因等,而非道听涂说,彷佛塑造一个神话中的潘霍华。
他表示,面对今天社会状况和政治运动,不少人借助潘霍华参与谋反小组一事,阐述或帮助自己的行动,但却不是全然建基於史实,同时也将当时的社会情景普遍化。「每个历史情景都是独一的,不会有百分百重复出现的历史情景,所以也不能重复同样的历史决定。」故他认为,不能将潘霍华当年的决定套用到其他处境,以致盲目将其行为应用到今天的社会上。他重申,既然时代让人注意到潘霍华,信徒必须亲自认识其神学丶着作丶经验和背景,参阅坊间资料时要具批判性,才可客观全面地得出结论。
潘霍华首要使命 装备信徒作主仆
邓绍光博士遂分享其着作,内容包括潘霍华的生平和经历丶教会与世界的关系丶探讨潘霍华对圣经丶讲道和关顾牧养的理解,以及抵抗希特拉的行动等。其中,不少有关潘霍华对教会和牧养的神学观,均在其讲章内容上可见一斑。「他的十六卷文集最後八卷,收录了不少他的讲章,例如以启示录批评当时德国教会出了问题⋯⋯以为推动社会服务丶青年运动便是帮助国家,但却没有返回信仰基础中。」
他又指,当时德国国家教会的牧者均出自大学神学系,但大学却不理会神学生的属灵生命,课程全是学术研习。故潘霍华担任地下神学院院长时,曾要学生默想圣经,众人却目瞪口呆,因圣经对他们而言只作研究用途。「今天我们也是研读圣经多於默想圣经,不是让上帝透过圣经话语在人身上工作,圣经只是研究对象,如果圣经没有塑造人的生命,如何去牧养教会和弟兄姊妹呢?」结果讲道成了例行公事,就像公开研究圣经的成果,当中却没有力量。
他表示,潘霍华当年正面对一羣没有「生命」的基督徒,所以他一手编排和教授地下神学院的课程,焦点全是指向如何以宣讲丶关顾和上帝话语去建立教会,目的是装备他们作上帝忠心的仆人。然而,不少人只集中讨论其谋反行动,却忽略了潘霍华对教会的关心和教导神学生的努力,「装备教会牧者传道,令教会真正成为教会,而不是在希特拉的国家教会下的『假教会』,这才是他的首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