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纪性文化反思系列(三十九)
父亲角色与性文化 (四)
缺席父亲对子女心性成长之影响
第 2705 期(2016 年 6 月 26 日) ◎ 「性」在反思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教育部性文化关注组
澳洲一项研究深入探究一批因父母关系破裂丶从小由母亲扶养,经历父亲缺席而成长的女性,当中用敍事形式揭示了被访者的伤痛丶失望丶自责丶苦毒,发现四大信息:1. 他总令我失望:一种恒久的伤害;2. 我不能与人建立亲密感觉:父亲是一位陌生人;3. 所有男人也是坏人:与男性沟通障碍;4. 我不想永远恨他:渴望重建关系。即使父亲在孩子年幼时已离开家庭,她们也能清楚记得父亲离家带给她们的景象及伤痛;她们不会认为是父母之间的问题,反而深信父亲不想再见到自己。而缺席父亲亦影响女儿长大後与男性建立关系,她们不信任男性丶对男性存在负面感受,甚至憎恨,害怕被遗弃,也不能明白男女之间的相处模式;但却极度渴望男性关注及爱慕,因此更容易受感情伤害。这些女性全都表示与父亲建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经验,尽管她们与母亲关系亲密,却没有停止渴望将来能与父亲重建关系。
研究亦显示缺席父亲也引发早期性行为及青年怀孕的较大风险,正因为缺席父亲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及福祉,研究员特别鼓励专业医护人员更了解缺席父亲的影响,去帮助受影响的女性,让她们有机会讨论自己的感受,澄清一些家庭问题,确认她们的情感,鼓励她们反映及寻找安全及健康途径处理自己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帮助她们面对过早性经验的脆弱性。
另一份在加拿大一个单亲母亲较多的城市进行的研究也发现父亲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认知及行为发展,包括智能发展及内在性格培养也存在直接正面的影响。过往不少研究指出父母的教养模式如照顾丶鼓励丶管教丶支持也有所不同,美国一些报告指出孩子有父亲全时间同住对孩子在阅读能力及数学发展也相应能力较强。亦有报告反映孩子在父亲缺席家中长大更大机会出现内在问题包括负面情绪丶社交障碍丶焦虑,甚至外在问题包括侵略丶冲动及过度活跃行为。这份加拿大研究再次引证父亲在家庭的重要及亲子教养的深远影响,更藉此鼓励社会更多政策及措施帮助父亲在家与子女建立关系。
了解到缺席父亲影响之深远,亦明白父职的各样好处丶家庭受惠,不但每位父亲也应该尽己之力做好及享受这个重要角色,教会也应该配合及支持每位父亲,为他们加油,协助家庭成立家庭祭坛,让父亲的健康角色成为每个孩子的属灵榜样。(专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