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基督徒会的近况
不同的聚焦与不断的进展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香港教会巡礼 ◎ 方桂生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上期记述了「九龙城基督徒会」(简称「城基」)的历史,今期分享「城基」的近况。

  I 不同的聚焦

  在「城基」的成长历史中,基督书院可以说是与我们一起成长的好拍档。「城基」是基督书院的办学团体,早年(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彼此共用同一所建筑物,教会的牧师同时是学院的校牧,教会的信徒不少都是基督书院的毕业生;因此,学生工作也就成了「城基」早年事工的中心。

  随着一九九零年基督书院迁往沙田博康村,新的博康堂也就诞生了。由於博康堂在基督书院内聚会,所以学生工作也就成了博康堂的使命。而仍在龙岗道聚会的羣众,便要思考教会的使命是甚麽—是否仍以「办学」为发展目标?一九九八年,将军澳堂成立後,这问题显得更重要—因为在将军澳堂信主的会众,既非基督书院的学生,也非昔日的校友。

  在思考的过程中,神让教会明白到前人建立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关心社区当中贫困失学的儿童;因此,「关心社区」就成了城基三堂努力的目标。

  三堂虽然身处不同社区,社区的环境也各异,但「关心社区」既是三堂所认同的使命,各堂也就各自竭尽所能。

  九龙城堂透过在原址上成立「基石进修中心」,藉补习及长者课程,帮助九龙城区内贫穷的基层小学生—新来港的学生丶泰裔学生⋯⋯。

  博康堂继续与基督书院合作,正如校训「我就是道路丶真理丶生命」所言,让学生除了掌握知识外,更得着基督,获得全人的成长。

  将军澳堂在成立後,神让将军澳堂有机会服侍区内的伤残人士。二零零三年,将军澳堂的崇拜来了一批坐轮椅的参与者—明爱乐谦展能中心的院友。当这些严重肢体伤残人士受洗之时,我们见到的,是上主荣耀的彰显。

  正如教会外墙上的灯饰—「基督是世界的光」,我们深愿「城基」能为主在不同的社区中继续作盐作光。

  II 不断的进展

  正如上期提及∶不少的牧者及信徒,对「城基」感到陌生,且从「城基」的名字,推论「城基」是地方教会。

  「城基」的名字,是源於早年加入「中国基督徒会」,後来再改称为「九龙城基督徒会」。

  「城基」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弟兄会的色彩。而被尊为本会创办人之一的岑锵鸾主任,原来便是浸信会的执事。因此早期教会的治理中,也带有不少浸信会的色彩。只是,在抗日战争困难的期间,教会曾得到姜活石先生的协助,而姜活石先生在信仰上带有地方教会的背景,因而後来教会也在聚会中也带有一些地方教会的色彩。例如,资深的信徒仍会述说七十年代时,每主日崇拜前,已受浸的信徒会在教会的某一课室中,一同跪下祷告,参与「擘饼」聚会。时至今天,「城基」跟大部分福音信仰的教会一样,有公开的「圣餐主日」。教会也不执着於「浸礼」与「滴礼」,对年长体弱卧床的决志者,教会也乐意以「滴礼」让他们经历与基督救恩相连的奥秘。

  在七十多年历史的「城基」中,最值得述说的进展,应该是按立了第一位女性牧师。从前「城基」对按立女性牧师,是一项禁忌,甚至在九龙城堂中女性作崇拜主席,也是不允许的。但因着上主的恩典,在牧者细心的圣经教导,领袖们的同心,及与长辈的沟通後,「城基」展开了新的一页—在去年七月,教会按立了忠心事奉主多年的刘燕美传道为牧师。

  「城基」的未来,充满着挑战;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建筑物开始老旧,如何跟进?如何发展?这都需要上主的带领。但我们相信∶主的恩典是够用的—过去祂带领「城基」走过七十多年的历程,也会继续带领「城基」,继往开来,在天国的事业中,不断进展。阿们。

  方桂生(九龙城基督徒会堂主任牧师)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一起走过从前】

【传道故事】

【城市心灵】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新闻捕手】

【爸爸刘言】

【牧心世情】

【经典看人生】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