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首爸爸的任务
第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爸爸刘言 ◎ 李国权
孩子於小六那年有幸在一个由社福机构主办的小特首选举中,连同约三十位高小同学当选「小特首」,得以参与该机构辖下的「小特首培训计画」,在两年的小特首任期内,主要任务包括推广儿童权利丶推动儿童参与社会事务丶为儿童发声丶向政府提出有关儿童福利的政策意见等等。在两年任期内,主办机构规定各成员必须出席在学年期间的每周训练,逢星期六黄昏至晚上,并且只准缺席两次,若超过两次,可能被要求退出培训计画,可谓非常严格,而事实上,也有如此中途退出的案例。
培训内容包括领袖素质;观察丶分析及归纳社会及时事课题的能力;透过制定「小特首施政报告」,训练各成员就公共政策探讨丶调研丶议政及总结的技巧,也包括培养分工合作丶面对传媒的素质和能力。
孩子在两年任期内,十分投入小特首训练,风雨不改,甚至带病出席,所要求的专注与毅力,对一个小六至中一阶段的学生,实在是一个考验。要完成小特首计画也有相当难度,除了出席率有所要求外,与社会领袖及立法会议员会面的准备,撰写「小特首施政报告」的艰苦挑战,两次前往台湾考察当地儿童政策丶设施及工作执行的事前事後工夫,在我看来,比高中的通识科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家住九龙半岛,而社福机构的总部位於港岛,加上小特首的「下班」时间通常介於晚上八至九时,我们这一代「服务周到」的家长,起初少不了管接管送,但眼见孩子自参加了这计画之後,不单视野和思维有所扩阔,各项综合能力有所加强,连待人接物也比以往成熟,我们也学习放手,让他自行往返,并决定如何安排晚餐。
主办机构为发表「小特首施政报告」,特别隆而重之召开记者招待会,有好几间报社及电子传媒出席,看见孩子与他的同伴发表公共政策建议,及接受传媒记者访问,在镜头前对答如流,我就意识到作为爸爸的任务已达到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是我们夫妇二人,陪伴孩子走入少年阶段前,学习进一步放手的时候。
孩子,随着你的智慧和身量成长,更望你讨上帝喜悦的心志也不断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