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说起—拆毁文化的墙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一起走过从前 ◎ 余妙云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工业福音团契」(下称「工福」)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宣教机构自称,工业布道就是向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工友羣体传福音,他们人数众多,教育水平低丶收入微薄又不稳定;工作时间长丶工作环境恶劣丶易被社会歧视;他们有独特的言语和爱好,生活方式丶思想架构,以致价值标准。因此,向工友传福音是属於本地的跨文化宣教。

  「工福」亦为一福音机构,是辅助教会去关心这庞大的工友羣体,进入他们当中,向他们宣教。因此「工福」在成立以来,就朝着与教会建立紧密网络为方向,协助和推动教会参与工业布道,并提出一口号:「拆毁文化的墙,让工友进教会。」

  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口约四百多万,从事制造业的工友数目有六十多万,他们大部分是年轻的劳工,逾四十万工友只有小学程度,因为种种原因未有机会接受中学教育。那个时代,堂会约七百间,大部份都属中产教会,多以学生福音工作为主线。面对庞大而独特的工友羣体,因着其独特的文化和习惯,教会有手足无措之感:「工友不易接受福音,知识水平较低,不晓得如何接触他们,而在学生中还有好些未信主的,向学生传福音是首要的。」又有信徒回应:「自己是在学校信主,因此投身学生工作是必然的。」这样就忽略了那庞大的工友羣体,继续没有机会听福音。

  同样地当工友进教会,信主後也受到许多无形的压力,也有工友参加过教会崇拜後,只一次就不愿再参加了,他们感到所谈的与自己格格不入,无论是唱英文歌丶衣着斯文丶讲道内容丶所用例子丶小组谈论话题丶坐定定听道理,以致教会活动常安排在工友要返工的日子,更有被领导和有被歧视的感觉——这个文化的差距的确叫堂会却步向工友布道,而工友对教会也缺乏归属感。

  当时工福的执行干事刘达芳多次撰文提出要工友撇弃自己文化,始能在教会生根,这外添的重担是不应该的,我们不该要求工友放弃自己的文化特色,变成非工友才能信耶稣,不能勉强工友成为与学生言语习惯相似的人才被接纳,而是要学效主耶稣「道成肉身」的样式,放下本身文化的圈子,进入工友当中宣讲及树立见证,与他们认同,以道成肉身的方式在他们中间生活,「向怎样的人,我就作怎麽样的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一起走过从前】

【传道故事】

【城市心灵】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新闻捕手】

【爸爸刘言】

【牧心世情】

【经典看人生】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