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彼此相爱—百年基业再创里程
第 2643 期(2015 年 4 月 19 日) ◎ 教会之声 ◎ 吴思源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以下简称「联会」)走过了风云骤变的一个世纪,这所「百年老店」由创业守业到今天,又可如何走下去?一百年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欧洲陷於水深火热。中国刚经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堪称亚洲第一个非帝制的民主立宪政体,但仍满目疮痍,百废待举。香港在大英帝国管治的保护伞下,得偏安苟全。当时香港的基督教会,有实力的多来自英美或欧洲的西教会,但这些教会多尊重本地的华人信众,希望长远香港的教会能自立自养,在这大前提下,当时香港的七大基督教宗派:伦敦会丶公理会丶圣公会丶循道会丶崇真会丶浸信会和礼贤会,便主催建议成立一个以华人信徒为服侍主体的联合组织,此为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
百年以来,「联会」的贡献首重於港九两大墓地的建立。薄扶林华人基督教坟场,可谓香港历史至悠久的坟场,坟场内葬有多位历史名人,包括昔日香港四大百货公司(先施丶永安丶大新丶新新)的家族,着名作家许地山丶革命家谢缵泰和郑士良丶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次女孙婉等。至於九龙城联合道的坟场,原名是「耶稣教坟场」(这个石碑今天仍保留),位处一个名叫「白鹤山」的小山丘,也见证着九龙城启德一带的沧海桑田。
基督新教不同於天主教,没有一个如罗马教廷般辖管一切的中央组织。而是不同宗派不同教会各自各精采,「联会」从来不能高高在上的指挥,而是谦卑地服侍众教会,取其「最大公约数」去维系不同堂会之间的合作。有人笑谑「联会」最擅长搞饭宴,但每逢春秋两季议事大会後,来自三百馀间不同堂会的教牧及信徒领袖,能济济一堂的吃一顿爱筵,也未尝不是教会难得一见的美事?
当然「联会」百年来亦默默耕耘,藉着传道丶教育丶慈惠丶文字等多方面服侍众堂会,较具体的包括开设老人院丶办真道书院丶出版《基督教周报》等。而「联会」亦在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後,肩负起香港华人教会与国内教会及神学院之间的桥梁角色。
有人批评「联会」取态保守,做事慢条斯理,畏首畏尾,此当然值得反省。但「联会」肩负香港三百多间各有特色的堂会所托,一言一行都要向堂会交代,试问又怎能冒进偏激?事实上「联会」就是香港华人教会的一面镜子,镜中容貌只是反映照镜者的身段。
一个世纪转瞬又过去,新的世纪夹着大大小小的挑战。际此幻变的时刻,「联会」必须坚守耶稣吩咐门徒合而为一的呼吁,切实彼此相爱,竭力保守合一个的心怀。圣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儆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四7-8)
祝愿这所「百年老店」,能在新的一个世纪,择善而固执,革新中不忘承传先训,为众教会的良仆。
吴思源(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出版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