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会说话
第 2630 期(2015 年 1 月 18 日) ◎ 新闻捕手 ◎ 罗杰才
统计学是社会(或组织,包括教会)走向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提出大历史观的学者黄仁宇甚至指出,一个国家或社会能否走向现代化,「数字管理」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审视一个国家丶社会或组织,可推断其前景。因为数据会说话。随着计算机(电脑)功能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的年代,各个国家丶地区丶产业丶经济丶教育,甚至居民生活方式丶健康状况等等,无一不可以透过数据的整理而作出分析评估。因此,现代的社会也变得愈来愈透明。即使是铁幕国家丶封闭地区,透过数据分析仍然可以得知很多的情况。
中国内地常常被视为「封闭」的国家,而香港特区则被定义为「开放」的城市。但按「开放知识基金会」(OpenKnowledgeFoundation)最新的排名,全球九十七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数据开放程度(GlobalOpenDataIndex)中国由第五十七,跳上至三十六,与台湾平排。而香港则从五十四再降到五十六,政府数据开放方面,香港原来远远落後於中国内地。
政府开放数据,包括出生丶死亡丶移民丶医疗丶教育丶经济丶就业⋯⋯,从这些数据中进行分析,就能够比较政府或社会的变化与需求。专权的政府往往拒绝开放数据,以免受到监察批评。因此,如果政府愈是开放数据,就表示政府放权(受监察)的程度(或范围)愈大。从政治或管治的角度而言,如果政府的自信心愈大,对社会的放心程度愈高,则愈愿意开放数据。相反,也必然会更保守。这并非是与非问题,而是利与害关系。
中港两地数据开放的差异,有几点值得我们推敲思考。认为香港比中国内地更开放的观点,是否值得检视?认为中国的政治和资讯是「封闭落後」的观点,是否需要调整?香港为甚麽在数据的开放上落後於中国内地,是知识资源的原因,抑或是政府对社会的「不放心」?相反,中国在数据开放上,是否显示了她对自己的「放心」,与及管治的「用心」?
政府需要数据,因此大衞王要数点人数(撒下二十四2-4),凯撒也要人口普查(路二1)。其实数据只反映事实,至於如何收集和利用,则视乎政府的动机和处理,但上帝却能利用这些机会显明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