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信会的文字事工

2608 期(2014 年 8 月 17 日) ◎ 香港教会巡礼 ◎ 香港浸信会出版社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浸信会联会

  浸信会在华传道,对於文字出版事工极為重视,早年在广州和上海出版的《真光杂誌》,经已享誉国内。

  二次大战以前,浸信会在香港的文字事工,主力由浸信会联会推动。一九三八年香港浸信会联会成立之时,即组织书报部,出版《香港浸信会联会月报》,除报道教会消息动态之外,并刊载宣道文章。一九四零年改為《晨星季刊》,翌年又恢復為「晨星月刊」,一九四二年因战事停刊;一九四六年六月才復刊,再正名為「香港浸信会联会月刊」。这是香港浸联会书报部事工最早的开端。直到今天,改名為《浸情》双月刊(二零一零年改名),发行一万份。

  一九五零年代,中国政局转变,基於本港、台湾及海外华人浸信会眾信徒的需要,如佈道单张、主日学教材、青少年团契手册、助道会课本、浸信会信仰体制、信徒灵修及研经书刊、圣经、圣诗等均需出版。故一九五五年,浸信会的宗派性出版机构─浸信会出版部在香港成立,再续西差会在广州和上海创立的出版事工。

  

  始於异象.广州

  浸信会出版社自一八九九年起,出版社分别在广州、上海和香港等地出版圣经、诗本、属灵书籍及教材,支援教会的传福音和培训事工。一八八零年,美国华侨陈锦胜阅读福音单张后悔改归主。他明白文字事工的重要,求神在中国设立出版福音书刊的机构。一八九五年,美南浸信会宣教士湛罗弼来华,在两广地区开始传道,并多次筹办文字事工会议。一八九九年在广州成立「美华浸会书局」。一九零二年,出版社业务发展迅速,自建办公楼及印刷房,出版主日学教材、圣经课程、福音单张、福音诗歌、浸字版圣经等產品,共计九十一种。一九零五年,出版书刊达到十四万七千册,另為华南地区教会代印约同等数量的刊物。当年《真光杂誌》,深受各会信徒欢迎,后更发展為护教的重要阵地;主编张亦镜护教笔锋坚利,奠立重要里程。

  一九一四年出版社迁往广州长堤,购地兴建五层大楼,名為「光楼」,楼下设「南华基督教图书馆」发行出版社產品,代理各主要基督教书刊。一九一二至一九二五年期间,出版社执广州最佳印刷设备之牛耳,使用新式印製机械及雇用工人一百多。一九二二年,在上海设立编辑部,由徐松石担任编辑,主责编译少年团季本,主日学师资训练课程。一九二五年,全广州市工人联盟罢工,出版社工作全部停顿。全社旋迁往上海,继续出版事工,但广州仍维持门市销售。

  披荆斩棘.上海

  出版社迁往上海,改名「中华浸会书局」,大力推动本色文化,曾举办徵文比赛,以「基督教如何适应今日中国之需求」為题,回应时代。一九三一年,出版社购得上海圆明园路209号,自建八层「真光大楼」。大楼落成,為出版社出版工作的总匯,也為各基督教团体提供可借用的场地。「真光大楼」标誌着出版社出版事工发展趋向更具规模。

  抗战及二次大战期间,宣教士被逼撤走,出版社留守同工只有数人,仅能出版少量主日学单张。战后,出版社重整旗鼓继续出版各种材料,一九四九年上半年书局印行各级主日学课程二万一千册,单张十二种,书籍十五种。这时為书局在中国内地发展的一个高峰。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出版工作逐渐萎缩,至一九五零年出版工作迁往香港。

  

  植根香江‧香港

   一九五零年,杜信明宣教士在港编印单张,以应港台和海外华人教会及信徒需要。一九五二年,美南浸信会西差会宣教士欧慕灵、晏务理和李约翰等加入编务,更筹设「浸信会出版部」,继承「中华浸会书局」事工。一九五五年,亚洲区董事会成立,领导出版社工作。同年十一月十六日自购九龙太子道西322号作办公楼(二零零七年出版社迁往荔枝角九龙广场)。据一九五六年已出版圣经共一万零二百五十册,书籍三万五千七百册,小册子二万册,单张三十五万一千份,主日学课本九万二千二百册,助道会季本二万六千册,假期圣经学校教材四万三千册。种类方面,除书刊圣经、圣诗外,更有个人灵修、神学院教材、教义、释经、佈道书籍、教会歷史、宗教教育书籍、名人传记、儿童故事等十多类。七十及八十年代出版的主日学课程、《颂主新歌》、《塑造主生命的门徒》,及九十年代出版的《不再一样》课程等,推动了教会的训练事工,培育信徒,深受教会欢迎。圣经方面出版了「上下行浸、神、红字版现代标点和合本圣经」。

  

  迈向挑战‧国际

  一九九六年,美南浸联会移交出版社业权予新董事会接管。一九九七年出版社正名為「浸信会出版社﹝国际﹞有限公司」业务迈向国际,服侍普世华人教会及信徒,并继承十九、二十世纪先贤经营的產业,开创廿一世纪的新局面,走向出版国际化和多元化,為中华归主作扎实的后盾支援。

  回顾浸信会文字事工的歷史,缅怀先贤哲士的脚踪之际,我们更要反省今日所处的光景:社会急剧进步,文字媒介面对多方考验,书籍和报章的销量下降,电子媒体有取而代之之势。面对数位科技突飞猛进,基督教文字宣教必须思考创新转型的新策略。教会必须善用传播的工具──各种媒体,开拓新平台,接触新社羣,具创意地传播那永恆不变的信息。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黄金岁月】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云彩见证】

【城市心灵】

【如此我信】

【心灵絮语】

【新闻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职场跟耶穌】

【译经随笔】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