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初心

2608 期(2014 年 8 月 17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一位母校曾是省港「名校」的长辈致电给我,说几天前返母校出席校友大会,与会者多是战后第一、二代的毕业生,他们多缅怀往昔母校春风化雨的情怀,忘不了下课后獃在校园的树荫下,倾听老师一席话的情景。这位前辈告诉我,他初升上中学时思想偏激,觉得学校的基督教背景很有问题,意想不到后来自己竟成了基督徒,相信除了是圣灵感化,师长们的循循善诱也是重要因素。

  香港许多优秀的学校,以至医院和社会服务事业,多由教会所创办。西教士在十九世纪来华传道,除了口传福音,也有办学和赠医施药。后经歷义和团以至内地政权的迫害,他们越过罗湖南来香港,这是為甚麼香港的基督教事宜特别蓬勃的原因。

  西教士办的学校和医院,多保留那份单纯和简朴。学校校舍多用红磗,校园有一块小小的青草地,若是许可还有一个小喷泉,校务处的墙壁上多掛着一幅耶穌像或一个十字架,让莘莘学子浸淫於这份发思古之幽情。西教士办的医院,不论是中半山的那打素何妙龄医院、调景岭的灵实医院、深水埗的宝血医院,以至较后期九龙城的播道医院,都是矢志服事中下阶层,医护人员秉持着同一的宗旨,甘愿拿比市值低的薪金,矜悯济世為怀。

  随着老一批的西教士退休的退休,辞世的辞世,接捧的华人择善而固执的当然不少,但面对的挑战却很大。踏入廿一世纪,整个社会追逐量化的成就和显赫的名声,原本那份单纯的初心往往被讥讽為不思进取。那位前辈告诉我,母校明显已变质,新一代学校领导人重视的是「打造名校」,这是他们那一代的师长所匪夷所思的。

  教会也好,教会学校也好,教会办的医院也好,一旦失去了那份「初心」,多沦為《啟示录》所训斥的老底嘉教会,不冷也不热。看今天香港若干所谓教会名校、教会医院,门前车水马龙,尽是平治富豪宝马,收费又高昂,心中不禁一阵寒意。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黄金岁月】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云彩见证】

【城市心灵】

【如此我信】

【心灵絮语】

【新闻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职场跟耶穌】

【译经随笔】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