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搏不是拚命
第 2601 期(2014 年 6 月 29 日) ◎ 职场情景 ◎ 郑景鸿
最近在报上看到有关一位久违了的商界朋友的专访。与他虽只算是点头之交,但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歷与曲折的事业路,却很可作一眾职场中人的参考与反思。这位朋友自小家贫,但很有上进心,由中学开始,便靠着「勤功俭学」,最终完成了大学课程。他年少时已不断构思未来的事业大计。因他对饮食业甚有兴趣,在二十多年前便与友人集资,开设了自己的第一间餐厅,当时他还未到三十岁。凭着他的毅力与独特的经营构思,餐厅业务蒸蒸日上,十年间分店不断增加至近半百之多。
只是,风光日子来时快去也快。在他创业十年的时候,正正碰上一九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那时,他本来可以「壮士断臂」,还可以保存一点资產,以图后计。只是,一如他事后反思,当时是「贪胜不知输」,因為自己多年来的成功,而对其他人的善意劝告听不进去,结果落得破產收场,更欠下巨债。
破產后,这位朋友没有气馁,斗心仍然很顽强,他不介意从头开始,作了数年街头小贩,清了一些旧债,累积了一点资金。他近年又再尝试东山再起,在某个街市一角开了一熟食档。记者在这里访问他。报道说:他誓要捲土重来,希望在有生之年开够一百间店。而為了达成理想,他说会工作到九十岁才考虑退休,因為「要跟时间和寿命竞赛」。
这位朋友对事业的拚搏精神是令人尊重的。只是,拚搏不是拚命。他在访问中说:「我每日都饮八罐啤酒,紓缓一下疲劳;过去四年只休息了四天」,这样劳累,摧残自己的生命值得吗?他曾在事业高峰跌下来,能再站起来,积极求翻身是没有不对的。然而,人到了「知命之年」,应该明白做人做事要知其所止。看见他满头白头的憔悴样子,实在替他难过。他可有想过留点时间关心家人,好好平衡工作与休息呢?
当今世代,经济结构已变得很复杂,没有大资本、大财技,单靠蛮干是难以创业兴家的。能做点小生意,安家立命,便是无愧於心,何必要苦了自己、苦了家人,来向别人证明甚麼呢?希望他能从以下一段《圣经》,得到啟示。「我们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与我们列祖一样。我们在世的日子如影儿,不能长存。」(歷上二十九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