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豆花

2593 期(2014 年 5 月 4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在街角开一间小店,卖一些自己心爱的东西,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

  香港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街头巷尾仍有好些小商店,就如跑马地黄泥涌道口有一间「传达书屋」、尖沙嘴汉口道有一间「文艺书屋」,都曾孕育出许多文艺青年。沿着弥敦道的两旁,除了尖沙嘴地价最昂贵的地段,由柯士甸道北行至界限街,沿途都有许多细小的商户,有做缝纫的、有卖布疋的,有雕刻象牙的,有卖西药的,甚至在油麻地近碧街有一间小小的长生店。其他地区如九龙城和湾仔,小店就更多。

  现在香港已容纳不下这些小本经营的店舖了,许多大街甚至小巷都变為专卖金器首饰和药房的黄金街。

  惟最近在何文田梭椏道,却突然出现了一间豆花店,店主是一对年过七十的夫妇,他们自製的豆腐花只卖十二港元一碗,可说是平通港九,难怪每天其门如市,顾客络绎不绝。

  话说店主陈伯早於六十年代已经营豆花生意,他的「厂房」就在东头邨的家里,每天大清早骑着自行车把刚製好的豆花送到九龙市区。陈伯最常卖豆花的地区是何文田至窝打老道山一带,他说那里的内街比较僻静,自行车可以靠在一旁,让顾客慢慢享用热腾腾的豆腐花。他说几十年来目睹香港社会的沧桑变化,开始的时候上街买豆花的多是束长辫的「马姐」,渐次才有菲佣;而许多曾经拖着父母的手站在路旁吃豆花的小孩子,转眼间也已长大成人。有云一粒沙见世界,对陈伯来说一碗豆花也见尽世情。

  二零零二年起陈伯的豆花生意曾上舖,在窝打老道找了一间二百方呎左右的小店经营,生意不错,但至零九年因租务问题被食环署不断票控,最后只好黯然结业。韜光养晦了几年,他说虽然年迈,但仍按捺不住心中的那团火,决定重开新店,答谢街坊半个世纪以来的支持。

  有人问他新店租金那麼贵,為甚麼豆花仍卖十二港元一碗,三年前旧舖都已卖九元了,陈伯笑答自己几十年来都是本着良心做人,只要街坊一日支持,他就一日平卖。

  这日子香港仍有如此殷实商人,实在难得。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黄金岁月】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云彩见证】

【城市心灵】

【如此我信】

【心灵絮语】

【教关爱心大行动】

【新闻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职场情景】

【译经随笔】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