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遊戲


2483 期(2012 年 3 月 25 日)
◎ 蔗渣小民 ◎ 王礽福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喜歡說笑話,但很奇怪,我不喜歡玩遊戲,甚至近乎厭惡。沒有甚麼特別原因,就是不喜歡。看到別人玩得很開心,我也很開心──只要你不迫我參與就可以。

  但不喜歡玩遊戲,要在教會生存,就有點麻煩,因為教會很喜歡玩破冰遊戲,有時候甚至連開會前也要破破冰。我尤其厭惡那種小遊戲、大道理,短遊戲、長道理的處理,心裡總在大喊:「吓?唔好啦!」遊戲時遊戲,學習時學習,不就很好嗎?

  我認識一些跟我一樣不喜歡玩遊戲的弟兄姊妹,大家談起來,都不勝其苦,這也成了某些人不返團契的原因之一。不過有一位姊妹很聰明,她的解決方法是:每次都爭著帶遊戲。帶遊戲,就不用玩遊戲,又不會讓人覺得她離群,厲不厲害?

  明明想帶來歡樂,卻變成壓力,集體遊戲不過芸芸例子之一。教會裡有不少「整齊劃一」的要求,很多「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的要求,甚至有一種我稱之為「古典制約的邏輯」,認為我有行動A,你就應該要有反應B,否則就是不合群、太自我、不屬靈,諸如此類。於是不適應者都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悄悄的你走了,迥異於你笑笑的來。

  十個手指有長短,大家怎可能對事物只有一種反應呢?不是說世上沒有「應該」的事,只是我感到,許多時當我們用了「應該」這個字眼後,就會誤把接著要說的內容,當作不證自明的真理,不加論證,不加解釋,甚至不近人情。一個人如果太喜歡講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那麼,他應該就看不見自己的許多不應該。

  要處理差異的問題不難,難就難在改變那種「古典制約的邏輯」,因為當事人已被自己制約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職場攞景】

【蔗渣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