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花园

2521 期(2012 年 12 月 16 日) ◎ 生命故事 ◎ 扬眉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我们时常走过不同的街道,有时会经过或走入一些公园,甚麼时候我们会越过一条街?甚麼时候我们会越过一个花园?或者就是遇到那些不容易再走入去的街道和花园。

  上星期收到循道衞理杨震社会服务处寄来教会的《越过花园:1130花园街居民的另一故事》,「越过」和「花园」这四个字很吸引我。花园街大火过去了一年多,街上已热闹起来,外面人走在街上还容易,但在火灾中失去家园的居民是要「越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至於「花园」,原本可以给人美好的想像,但我们都知道花园街没有花园,在那些「劏房」居住的街坊只是渴望有一个家园。

  《越过花园》这本近一百页的书,记载居民走过灾难和生命重建的故事。各界人士在灾后伸出援手,让人觉得受火灾影响的居民是一羣「孤立无援的灾民」。在书本的序言(二)中,朱牧华先生反问:「这就是唯一的故事吗?」原来在大叙述中,还有更多「主体故事」。这本书希望為生命故事寻找另一角度,由居民自己说出「另一故事」。

  收到书的那天,我随即将书本放进手提包,準备下班后仔细阅读,有居民义工和社工的分享。读的时候,好像走进火场和灾场。我没有资格做同行者,但用心聆听是一份敬意。

  刚读完这本书,无意之间又在书店看到《凌晨4时40分:花园街火灾再思》,是先前那本书让我留意到这本书的。第二本书的源起是「灾民」巫志勇灾后重生的生命回馈,他是一位年轻的社工系学生,受到感召要做一点事,於是发起与其他街坊开始一次重述生命故事的歷程,希望「建立生命交织的图谱」。灾难过去,局外人可以轻易越过,这两本书却引领大家走进真实的人生和基层的生活。那是香港的生活和故事,是我们的困境。这个城市仍在等待越过困境,花园重现。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黄金岁月】

【破局锦囊】

【如沐春风】

【文林】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世说新语】

【文化之旅】

【新闻捕手】

【有李可陈】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观景人生】

【译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