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抹杀「好奇心」
第 2521 期(2012 年 12 月 16 日) ◎ 破局锦囊 ◎ 许开明
好奇心,是人类美好的生命资產,使人能突破眼前的、现有的规限,获得智慧和知识,通往美好的未来。人类因着好奇心的驱使,寻索真理,不断向前,不断进步。然而,今日的教育往往抹杀了、阻碍了学子这颗「好奇心」。试想,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容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至造出惊人的事情。发明家爱迪生自小成绩不好,生活环境也非常差,十二岁时在火车上卖报纸;结果因不肯离开火车而给工作人员狠狠地打了他一把掌,从此变成聋子。在如此困境中成长,竟能出类拔萃,成為伟大的科学家,其中主因就是因為他有一样看不见的伟大资產—「好奇心」。爱迪生因着好奇心的驱使,很喜欢拆东西,见到新奇的东西总爱拆开来研究。在课室里常拆开许多教具,引起老师的反感,因而被老师劝阻要求爱迪生改掉这种坏习惯。他的妈妈却十分欣赏这种拆东西的习惯,要儿子坚持下去,因她知道儿子过人之处,在於这股好奇心,这颗心奠定他一生成功的基础。
反观现代人或父母常阻碍儿女好奇心的发展,他们太过谨慎,反对子女一切冒险的行為,样样事只求四平八稳。以下常是他们的金石良言:「凡事都要三思而行」;「不懂就不要乱动」:「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要冒险,安全第一」;「未来是神祕的,难以掌握的,还是脚踏实地吧」;「少疑问,多听教」等,这些都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
其实,婴儿生来就有学习的慾望,与生俱来的好奇,带来学习的意慾,激发人探索未来、发掘新的事物。孩子愈好奇,学得愈多。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十分重要,这可帮助孩子终生乐於学习。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追求全新经验,促进学业进步。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
摩西在西乃山看羊之时,发现有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他便好奇地想:「我要过去看此大异象,这荆棘為何没有烧毁?」(出三1-6)因这好奇心,促使摩西认识耶和华。多马被视為多疑的门徒,其实他是一位很有好奇心的信徒,对於耶穌的復活,他有份好奇心要见到主,并看到祂的钉痕,用手指探入祂的钉痕。这个好奇,引发主向他显现,并让他看见到復活主和钉痕的真实,因而深信不疑,冲口而出说:「我的主,我的上帝」(约二十24-29)。好奇心也能使人更深的认识上主,乃通往智慧的天梯,使人认识智慧的创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