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禮儀與靈性生活祟拜是一場啟應活動


2469 期(2011 年 12 月 1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飄流製作、聖公會諸聖座堂聯合舉辦的環境公共神學系列「聖經.環保.教會」講座第三講,已於十二月十日以開放討論形式舉行,題目是「禮儀與靈性生活」,由聖公會諸聖座堂署理座堂主任范晉豪牧師主講。

  聖公會禮儀繁多複雜,《聖餐崇拜禮文》更是聖公會會堂中的椅背必定會找到,聖公會諸聖座堂署理座堂主任范晉豪牧師相信,透過禮文信徒能與上帝相交。而在禮文中有一經常結構,就是會眾與主禮的「啟應」形式,他說:「這種啟應就如上帝啟示,人類回應,是信徒生命的基礎。」

  他又指祟拜的英文是「Service」, 崇拜原是人在本質上服侍上帝的方式。祟拜是世間上的「小宇宙」,是一場啟示與回應的活動,生生不息建立人與上帝、與大自然的關係。他又認為祟拜能讓上帝轉化人們生命的歷程,幫助人梳理自己的生命,重新回想所得恩典,並引述維廉天樸大主教(William Temple)的主張:教會生活在「聖禮宇宙」,而整個宇宙都是聖禮的其中一部分,眼所能見的聖禮是內在屬靈恩典的記號,就如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傳達了上帝的性格及人的尊嚴。

  聖公會在崇拜中會透過朗讀禱文、頌唱短詩、祝文、短講、奉獻、感恩祝謝、主餐及餐後感謝等禮儀進行,其中《尼西亞信經》表示的是信念的奉獻;搖曳香爐,意表將香煙遞到上帝前,將社會、大自然、個人私慾等奉獻上帝並認罪,進行潔淨、聖化的過程。

  在討論時有與會者表示疑惑,禮儀是人的活動和創造,但似乎又能夠通到更高層次進行互動,范牧師笑言宗教是一種「外敷內服」的藥,內外部有互通的位置,故他認為:「靈性的契通不能靠理性去做,需要透過禮儀去接觸至聖者。」

  當日的回應嘉賓梁寶山小姐是「正念文化」創辦人,她就讀天主教小學,聖公會中學,現信佛教,她分享不同宗教在禮儀中不乏有相近之處。例如她提到佛教的「過堂飯」必須著袍進堂,禁語進食,並透過唸佛謁感謝,進入「無我」境界,她認為:「宗教經常與生活扣連,透過禮儀行動重申確認信仰。」范牧師亦指在英國部分修院有類似的吃飯禮儀,同樣在食堂裡不能發聲,但每次有一人負責「食聖經」,在食堂內讀經禁食,進行「mindful eating」(思維飲食)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