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科技與倫理講座最後一講
 從渴望生兒育女的個案反思


2445 期(2011 年 7 月 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於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在聯會教牧中心舉辦「從基督教看現代生育科技與倫理」講座之最後一講,講題為「我們走過的路—一對基督徒夫婦的個案反思」。當日由譚啟見先生分享他與太太使用試管嬰兒科技方法生了一個女孩的經歷,並由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荃灣堂主任牧師鍾健楷回應。

  「從基督教看現代生育科技與倫理」講座一共三講, 第一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基督教角度看人工受孕」,洪子雲博士指,醫療技術主要在於修復墮落的創造秩序,若扭曲這秩序,就是得罪上帝,亦違反人性。而基督教的立場認為,要以父母自己的配子(精子/卵子),又不傷害胚胎生命的情況下,體外受精視為可接受的。在第二講中「結婚唔包生仔—從基督教角度看無孩婚姻、避孕」,葉敬德博士表示,不孕帶給男女雙方不同煩惱,但要透過生育科技生育,卻會帶來許多倫理問題,例如處理受精卵的問題等。第三講也是最後一堂講座,則由譚啟見先生分享與太太使用生育科技的真實個案,在其中帶來的反思。

  譚啟見先生分享,他與太太在一九九零年結婚。結婚初期原打算不生孩子,幾年後確決定要生孩子。由於他們在結婚前身體檢查顯示,他們都擁有正常生育能力,在經過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懷孕,感到很失望。期間他感到很不開心、很不自在,感覺自己像是生孩子的機器。另一方面,太太也很不開心,她的哭泣也讓他不好受。

  經過認真思考及商量後,譚先生夫婦便找輔助生育科的幫助,開始了漫長等待的時間。譚先生每天開車送太太去醫院,感恩的是因此而促進了他倆的夫妻關係。

  待受精卵輸入,好不容易受精卵終於在子宮著床,但四個禮拜後,胎兒不穩流產了。譚先生指,他們非常傷心,他曾與兩位信徒一起禱告,眼淚把鞋子都弄濕。太太休養幾個月後,醫生再次把受精卵輸入而成功著床。太太爭取更多保養及休息,終於誕下一個女兒。

  在誕生孩子後,他們要考慮如處理剩餘的胚胎,由於他們不想扮演上帝,不希望把胚胎丟棄,他們再做了兩次輸入受精卵,但都不成功。最後把所有受精卵都用完,他們便不再打算用試管嬰兒。如今女兒已經十歲半,是個活潑、健康的孩子。他們感謝主,賜予他們這個孩子,他們堅信上帝是生命的掌管者。

  鍾健楷牧師從基督教的角度回應,他指出,生命乃出於上帝,而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引用詩篇一百二十七篇第三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他又指出生命生長在上帝手中,因詩篇一百三十九篇第六節記載:「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鍾牧師表示,上帝從前聽哈拿的禱告,今天仍然聽信徒的禱告。最後他勉勵信徒要做合乎上帝旨意的祈求,以及信徒應按照上帝給個人的領受而決定生養孩子的事宜,亦可透過領養孩子的方法。

▲譚啟見先生與會眾分享個人真實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