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天路歷程
 教會非同鄉會 信徒雙腳要踏出家門


2433 期(2011 年 4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打開使徒行傳,許多人自然而然從歷史背景入手研讀,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新約副教授曾思瀚博士卻將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併合,透過文學角度來研讀,並「解碼」出基督徒在世的大使命。明道社於三月二十五日晚上主辦「從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看基督徒的天路歷程」聖經專題講座,約有三百三十人參加。

教會是耶穌的身分證     在世作鹽和光

  使徒行傳有第二路加福音之稱,同為路加執筆所寫,曾思瀚博士指兩書均以故事為工具,用作傳講福音,兩書內容緊扣連貫,是類比性故事,拆開便不能看到路加想寫的真正信息。他續言,路加福音比其他福音書更仔細,他更將路加的平行寫作手法,視為對使徒行傳的詮釋。例如找出兩卷書開始點均用上「臨到」二字,藉以解釋聖靈在地上的角色,他認為:「教會在地上的事工與耶穌所做的形成平衡點,耶穌升天後,教會在地上代表耶穌,教會就如耶穌的身分證。」

放下種族偏見    腳要踏出家門

  曾博士不諱言,基督徒也愛「臭味相投」,愛跟同聲同氣的人走在一起,他曾於一所美國華人教會聚會時,有黑人走進教會,會眾感到驚訝並說「有無搞錯」,他對此不覺費解,提醒說:「教會不是同鄉會!」他透過兩書中多次為外邦人「施洗」及「聖靈降臨」,解釋經文宗旨在於信徒要放下偏見,與不同種族的信徒連結一起,他說:「別把基督徒的天路歷程說得深奧,先把腳踏出家門,踏出同鄉會,若不突破種族問題,就不能宣教。」

  他亦坦言種族問題導致較少人願意到非洲、南美等地宣教,因為當地屬文化較低的國家,他以使徒行傳一章八節提醒「踏出家門」是要到世界各地,包括次文化地方傳揚福音:「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路加福音非中產福音      緊記上帝作為

  他又引述路加福音五章十七至二十六節耶穌醫治癱子,及使徒行傳三章一至九節彼得醫治瘸腿的人,指出其中的信息:「耶穌要教會在地上的工作是向不可愛的人、邊緣人物傳福音。」路加福音是特意寫給提亞非羅,一位在政府擔任要職的外邦人,所以被不少人誤會書卷是「中產福音」,曾博士澄清:「路加福音並非一卷中產福音,而是一卷寫給有錢人關於貧窮人的福音書。」

  曾博士又對路加福音八章二十二至二十五節,及使徒行傳二十七章二十一至二十六節,兩個關於船的故事進行解讀,他指出兩個故事均與風浪有關,亦有耶穌或保羅,一位超自然的人在其中,他解釋說,門徒對懼怕風浪,是因為他們忘記在路加福音五、六章時耶穌滿有大能的作為。

  他藉此提醒信徒和教會:「人信心軟弱時並非不記得上帝在同行,而是忘記過去上帝的作為,教會需要記得上帝。因為當我們記得上帝的時候,別人看見教會就會看見耶穌,這才是最好的見證,不需要靠佈道會。我相信路加將兩卷書放在一起,是讓基督徒反思生命,尋找基督徒真正的天路歷程。」

▲曾思瀚博士指路加福音非中產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