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约翰·斯托得牧师对中国宣教工作的关爱
第 2454 期(2011 年 9 月 4 日) ◎ 文林 ◎ 李志刚
第一届世界宣教大会於一九七四年七月在瑞士洛桑举行会议,是二十世纪基督教福音派一次重要的大会。就其发表的宣言,确立福音派教会信仰的宗旨,和日後宣教的策略。按该次大会其时北美代表有大会主席葛培理博士(Rev. Dr. Billy Graham);主席团主席为贺福满博士(Rev. Dr. Oswald Hoffmann)和欧洲教会代表的约翰·斯托得博士(Rev. Dr. John Stott),是洛桑会议三大领导人。而《洛桑公约》(Lausanne Covenant),是由斯托得牧师为起草人,他可称二十世纪福音派重要的神学家,影响教会发展至大。其後成立「洛桑世界宣教委员会」,由是促成「世界华人福音会议」的兴起。
至於福音派三大领导人,对於中国宣教工作一向极为重视和支持。而三位领导人,以贺福满博士最早踏足中国,由於他是世界联合圣经公会主席,曾於一九八五年在世界各地圣经公会筹募「爱德基金」(Amity Foundation),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五日抵南京参加爱德印刷厂开幕礼。因他曾担任美国国际路德会平信徒联盟主席,该会首先在南京金陵神学院开设影音室出版录音带丶印刷书刊;以致其後上海有「爱基印刷厂」的开设。
葛培理博士是於一九八八年访问中国北京丶南京丶上海丶苏州丶广州等地,推动教会交流事工;儿子葛福临牧师更设有机构,对中国教会事工多有支持。
斯托得博士毕生在伦敦灵风坊圣公会万灵堂(All Souls Church)担任牧师,对中国华人宣教向表关注。就如斯托得博士所设立的「国际灵风合作夥伴组织」(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亦曾颁授助学金协助各地华人青年到英国接受高等神学教育,为华人教会培训人材。据知当年新加坡周贤正;加拿大潘乃昭;香港翁伟业丶李思敬均获资助在英国着名大学攻读神学博士学位。而各人留英期间亦在「万灵堂」实习,接受斯托得牧师的教导,可说是他们属灵的恩师。各青年学成後则返回华人地区从事服务,为教会作出贡献。
初度访华即以培训教牧为事
斯托得牧师时至一九九六年,获得中国基督教协会邀请前往杭州丶上海丶南京丶北京各地访问,并作教牧同工培训工作。而促成斯托得牧师此行,起因其时新加坡三一神学院周贤正院长於一九九六年初因公来港,相约康乐大厦潮江春晚餐,言谈间有谓老师斯托得牧师经已退休,精神壮旺,以其丰富牧会心得和深湛神学思想,仍常应邀到各地证道和讲学。由於早前韩文藻博士曾向我提及中国教会当前的最大的需要,是对教牧同工的培训。是以我向周院长建议以斯牧师牧会丰富经验和学养,可否东来中国访问,为教牧同工作出培训?如此对中国教会实能带来莫大裨益。其後作出决定,在联络邀请斯托得牧师一事,以及他东来的机票丶食宿费用;和台湾徐炳坚牧师陪伴同翻译的机票丶食宿费用则由周院长在新加坡筹措,至於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邀请,以及斯托得牧师在华的行程,则由我来跟进。所以在当晚餐?之後,我随即致电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兼外事主任韩文藻博士,谈及邀请斯托得牧师来华访问之可能性。由於中国两会高层领袖对福音派领袖斯托得牧师少有认识,而适逢有美国国际平信徒联盟顾问徐炳坚牧师在南京与两会商讨公务,故请韩博士向徐牧师查询斯托得牧师的国际地位及其经验所长。不久便得两会接纳;继由我电话联络周院长,请他与斯托得牧师商洽。旋获斯牧师应允,随後由中国基督教协会发信邀请,并安排访问中国行程,以使斯牧师於一九九六年终得成行。
一九九六年九月初,适逢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应浙江省两会邀请到杭州和温州等地访问,由当年浙江省三自会主席邓福村牧师接待,言及斯托得牧师访华一事,我顺此机会向邓牧师介绍斯托得牧师在今日世界基督教会的影响力,而斯牧师来华将有助教牧同工的培训,务请善加接待。故其後斯牧师首途香港,再行前往杭州,继而上海丶南京和北京,均获上宾礼遇。
斯牧师十一天访问教会丶神学院讲课丶同工专题讲座,均得各方赞誉。而斯托得牧师在北京亦获国家宗教局接待,主日又在北京崇文门堂证道。斯托得牧师在北京的访问经过,其後有宗教局刘金刚处长告谓中央官员对斯托得牧师此行留下深刻印象,从他为人诚实和讲道的内容所见,斯托得牧师确是一位真正传福音的人,备受官员敬重。斯牧师在此行之後,对中国和教会有更深的认识,并允其着作在中国翻译出版,时至今日已不下二十多种,以表他对中国宣教工作的关爱。
延展戴德生宣教中国梦
二零零三年小女李道贤适在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进修,我和师母特於春节到伦敦探候,二月九日(主日)由小女带往万灵堂参加晚上六时三十分崇拜,以期和斯牧师一聚,但可惜斯牧师该次崇拜并没有担任讲员,又不在教堂,此行可谓缘悭一面。而该晚崇拜後教会推介斯牧师近期出版,斯牧师为纪念他八十岁生日特出版“ People my Teachers -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Years”(以人为师—环游世界八十年)。内文撰写世界各地的宣教伟人,亦即斯牧师所曾到的国家,如威尔斯丶挪威丶罗马尼亚丶土耳其丶埃及丶非洲丶印度丶尼泊尔等地,其中第九章是 “ Hudson Taylor : Penetrating Inland China”(戴德生:深入中国内地)。有记斯牧师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已阅读戴德生的传记,深受他的影响。他又提及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有两会的发展,亦有家庭教会的存在,尤其是在北京崇文门堂讲道後,有见年轻一代对福音的渴望,在在经验到中国教会充满复兴的希望。
斯托得牧师关爱中国宣教工作,显然受到戴德生的影响,特别他指出戴德生事奉基本原则是「唯独倚靠上帝」,而基督徒的信心:第一,信心就是安稳在上帝信实里;第二,信心有如小孩的倚靠;第三,信心先在灵性的寻求重於物质需要的寻求;第四,信心是超越人意的计画。从戴德生在中国事奉的历程,亦促成斯托得牧师对中国宣教信心的认识。可见他对中国宣教的热诚,是渊源於戴德生的经验。虽然他被邀请中国作出短短十一天(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的访问,但更显出他热爱中国传福音的行动,而非只在信心的表达,亦在行动上的见证。虽然他在《以人为师》第九章所提述中国教会的篇幅不多,可是从行文中,显出斯托得牧师确是一位心地纯良,为人坦诚,满有君子坦荡荡的胸怀;他是一位不谈政治,专以忠心传教为事的传道人。他可说是戴德生牧师在中国宣教工作的延展。
从斯托得牧师推想到一九七四年洛桑会议三杰中的葛培理博士丶贺福满博士,他们对中国宣教的热爱,和他们对中国的宣教行动,又何尝不是同有信心同有行动呢?可见信心伟人步武耶稣的脚迹,是互有关连互有影响,一如戴德生在中国的创办内地会信心行为之影响到斯托得牧师,带动他对中国宣教的向往,甚至影响他属灵生命的成长。在斯牧师所着《以人为师》一书提及他在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九年(按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四日)两次访问中国,但实际在二零零六年(按二零零六年一月五日至十一日)亦曾第三次到中国访问。斯牧师虽然比贺福满博士和葛培理博士,较晚到中国,可是他到中国次数则多於前两人。
斯托得牧师於上月二十七日在伦敦主怀安息,在世享寿九十岁。他一生忠於耶稣基督,在圣公会做牧会的工作;为英女皇伊莉沙伯二世御任牧师。在教会创办「国际灵风合作夥伴组织」,一九八二年成立「伦敦当代基督教学院」(London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他是一位牧师,又是神学家和作家,先後出版着作有五十多本,其中有二十多本译为中文,均有在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斯托得牧师於二零零五年获《时代杂志》(Time Magagine)评定为当年影响世界一百位名人之一。其一生事奉及贡献,堪称当代教会的伟人。我华人信徒为效法斯托得牧师事奉典范,於二零零二年在港创立「灵风基金—东亚区」(Langham Foundation East Asia),在东亚发展中国家从事神学培育的服务,以使斯托得牧师精神得以延续。该会在九月二日晚上七时三十分在九龙尖沙嘴弥敦道一百三十八号圣安德烈堂为斯牧师举行追思感恩会。及後更有香港浸信会神学院丶灵风基金(中国,香港)丶基道文字事工丶德慧文化图书合办的「怀念约翰·斯托得牧师」分享聚会,於九月十四日晚上七时至九时,假旺角弼街56号基督教大楼8楼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应用神学教育中心801室举行,以表怀念!
李志刚(基督教文化学会会长)
(左起)周贤正院长丶丁光训主教丶斯托得牧师丶韩文藻博士及徐炳坚牧师於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访问南京金陵神学院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