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著作权

2453 期(2011 年 8 月 28 日) ◎ 童话人间 ◎ 林沙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在传媒工作的时候,每逢遇上甚么新闻事件,同事们第一时间就是找专家响应一下,做个结论,错不了。专家就是权威,有权威的支撑,彷佛就有了方向感、信任,以至安全感。

  记得一位姊妹曾问我,如果有一个亲子专家朋友,写了多部畅销亲子书,但在某情况下,知道这位「专家」原来和自己的孩子们关系弄得很恶劣,你还会看他的书吗?还会信服对他所讲的一切吗?

  后来看余德慧《生命梦屋》一书,也提出了几个类似的问题:我们是否总是不太接受癌症专家会死于癌症?或是,精神科医生也会有精神困扰的时候?在〈春蝶再生〉一文中,提到一个关于精神科教授汤姆.若斯克精神崩溃的故事。

  年轻有为的若斯克,三十出头就成为副教授,并获两年的教学积优奖;家有贤妻及三个活力充沛的孩子,是别人眼中的幸福家庭。可是......每到深夜,他一个人躲在浴室里,用力打自己的脑袋瓜,捂住嘴巴以防自己的哭声吵醒家人邻居......

  「流过多少眼泪的岁月,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逐渐在心中升起:我真的把自己当人看,真正地打内心尊重自己这个人吗?」他经常自我怀疑,过度紧张、嫉妒,不重视家人感情......一切都是来自「不爱也不尊敬自己」。他开始相信,对自己的尊敬、了解、关爱与公平,就是心理「自」疗的契机。

  这些都是在他后来所著的《不要治疗,只要自己求变》中的「自我揭露」,努力把自己恢复为「人」的本位,同时提醒读者不要倚赖「专家」,甚或任何人,「求变求新全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将黄金岁月都奉献给家人的家庭主妇,在孩子都长大离家后,才忽然发现没有了自己?刚刚退休的男人,忽然觉得过去在工作中营营役役,好像白白地过了一生?如果「自我发现」来得早一点,如果我们在此时此刻的生活中已学懂「关爱自己」,不用等到那天感到被遗弃了,被忽略了,无能为力了,才猛然惊醒,已经太迟了。

  「给自己一个独特的著作权,把写一生的笔由别人的手中夺回,牢牢地握着自己的笔。」「回归自己」,要从内心观照开始,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指示。若斯克深信,在自己这幢房子里,自己就是主人,要活得真心诚意,才能自在。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喜乐工程】

【破局锦囊】

【商旅大中华】

【如沐春风】

【朝鹰珍藏】

【有衣有食】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文林】

【童话人间】

【释经讲道】

【品兰集】

【职场攞景】